伟人也会发脾气 气急了也骂娘 也会摔帽子 砸板凳 毛泽东的甩帽招来更大的麻烦 司令部政委也被撤销 林彪的建议依旧执行
关于这段历史 周恩来最清楚 后来他这样描述: “但毛泽东回去一想 还是不放心 半夜提马灯又找我 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 还是想一想 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 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自然 一场“打鼓新场风波”之后 事物又回归原点
是啊 打仗的事万分火急 不是吃饭 不是喝茶 不是摆龙门阵 不是听书看戏 不能有半点迟疑 更不能总是大会小会 翻来倒去 “少数服从多数”只适应选举 在大敌压境面前 更需要高度集中“权力” 毛泽东提出重组“三人团” 调整指挥系统的结构 让战争车轮高速运转 争取更有效的战机
就是这么一争 毛泽东摸到了舵盘 就是这么一摔 命运有了转机 1935年3月12日 新的“三人团”产生了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从此 毛泽东不再是周恩来的助手 而是军事指挥的决策者 毛泽东豋上党指挥枪的最高舵位
苟坝是灵性的 它有着“降大任于斯人”的輝光 却缄默不语 我深信其中的地缘 更感佩这里的深奥
我怀着难言的亢奋 我提着振翅欲飞的心翼 从苟坝的怀抱里走出 信步走进喀斯特地貌的神奇 难于想象 在黔北腑地 竟还有原始的一片净土 苟坝被红土栽培 飞泉溪流环抱 奇花异树拱围 雾气云岚笼罩 它承受大地高山的恩泽 有着得天独厚的骄傲
我思忖良久 这一切是不是 都缘于天意所指 成全一个伟人的大业 更是为了民族的涅槃 为什么 苟坝村虽小巧别致 但它有着包容大千世界的度量 苟坝村虽深居林莽 但它的头颅 高过娄山巅峰 它的眼睛 瞩望风涛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