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结束后再延长承包三十年不变,是十九大对农村土地改革的重点。那么,目前的土地政策和现状顺延到三十年后,在充分肯定保护农民利益和农村持续稳定的同时,还将会产生哪些不适应?如何以改革求改进求完善?对此,俞华正和调研组其它同仁共同探讨起草一篇《关于农村土地三十年不变的潜在问题分析与解决的一大建议方案》,其中对就未来三十年土地谁来种、怎么种、如何转等十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构思。
该建议的重点在:期望用土地改革这一把钥匙,开启以下四把锁:以新型的土地重新整合、统分结合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整合划定的建设用地采取合作建房方式实施农村村镇化;以宜工宜商宜农促进农民市民化;以公务员与村代表兼容共管促进村级建制科学化。
调研的忧愁来自于经费的自理
那么,三十多年如一日的长期自费搞调研,俞华的调研经费从何而来?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经了解,俞华曾是一个乡机关连续工作14年的优秀职员,后被离岗,现无离岗待遇。他的调研经费一是打零工收入支撑,二是靠借债,目前的生活状况为:无职业,无农田,无积蓄,有巨债,为调研目前仍欠下农村商业银行两万元贷款,还有数十万几元的私人借款。尽管生存的压力如此巨大,但俞华无怨无悔,仍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继续投身课题的调研。
十年前,俞华在一边奔波忙于三农调研的同时,还心系家乡,心系农民兄弟,当看到家乡很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不便,于是他动员爱人回家乡办起了幼托园,刚开始即有80多幼儿入园,社会反映极好,淮安电视台曾三次来实地采访报道。现因条件相对较差,加之一些有条件的村民都去县城、乡镇购房,幼儿也随之去了县城、乡镇入园,幼儿人数已大为减少,俞华称目前仍将极力筹措园舍的条件整改。
当记者问他为何三十年自费研究而不息,俞华说:我,一介草根走天下,无怨无悔苦调研,完全是出于对课题的大爱,对信仰的大爱,对改革的大爱,对祖国的大爱,在为中国四农全面深化改革在积极传递广大普通农民的元素和智慧。
俞华还透露,近日,他和他的友人们调研探讨的关于民众反映十分强烈、调研数十年的中国十大民生及深化改革建议已向国家有关部门寄报。下一步,他将积极寻求志同好友,举办中国四农调研万里行,积极奔波于祖国的田头、村庄、机关,将四农的深层次问题再调研,将农民草根的首创智慧再听取,将四农改革发展课题研究再深化,做一个走在乡间田野上永不止步的农民调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