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中国精神的圣地。
海伦·斯诺曾在她的回忆录里写道:“我在一九三七年访问延安之后的十年期间,一篇全新的民间神话和民族神话,在延安的窑洞里、在延安的山沟里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在毛泽东的周围形成了。正是在延安,毛泽东研究并写作了那些著名的论文,时至今日,仍被视为权威性的经典。毛泽东好象特尔斐的神谕宣示所一样,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而且通常总是正确的。世界各国的来访者,像西方人二千五百年来朝圣帕那萨斯山上的特尔斐那样,如今去朝圣延安。”[1]半个世纪以来,源源不断的人们来到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寻觅中国革命的“历史之谜”。今天,千千万万的“朝圣者”来到延安,希望在这里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不再到处流浪……
延安精神,我们精神的家园; 中国精神,我们灵魂的故乡。
上篇 中国根:延安精神之源流——历时态结构
延安精神,她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她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追寻她首先要遇到的问题。要了解一种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考察它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分析它的历时态结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从历史上认识了它。延安精神虽然诞生于那艰苦的延安岁月,但它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也是时代精神的显现。一句话,延安精神是历史的产物,是时代的产物。
一、延安精神的产生和形成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诞生地,她处于黄河中游,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从文化地理上来看,延安这块神圣的土地有它迷人的魅力。东边是我们民族的象征——黄河,黄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北边有长城,长城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分界线,延安作为古代的边陲重镇,也是文化上的边区。南边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是炎黄子孙。可见,在陕北黄土高原,扎着中华民族的“根”也有着中华文明的源头。黄土地、黄河、炎黄子孙这就是延安精神的故乡。
首先,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是她生存和发展的“中国根”和“中国心”。从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我们就寻觅到起源的基因。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镇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已反映了中华民族一种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的创造精神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愚公精神不是在延安精神中获得新生吗?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中,从中国古代的哲学里,我们同样感到民族精神的脉搏。儒家的积极入世,仁爱宽厚和“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墨家的勤苦笃行、行侠仗义及赴汤蹈火的献身精神等,都和延安精神有内在的历史联系。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2]从人与自然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在生产斗争中形成了刻苦耐劳的精神;从人与人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在社会斗争中形成了反抗压迫的革命精神。总之,中华民族是具有自由精神的民族。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现代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伸。
其次,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压迫和剥削,同样中华各民族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从农民革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国革命精神在不断形成和发展。尤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劳苦大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创造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略、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一致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象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3]这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最后,延安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显现。延安时代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的中国化就是延安精神,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精神的中国化就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产生于延安时代,不但具有了客观历史条件,而且具备了成熟的主观条件,延安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抗日救国的民族革命和推翻蒋家王朝的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的概括。归根到底,是我们时代精神的表现。
二、延安精神的历史发展
延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产生和形成,在解放战争中进一步完善。1949年10月毛泽东在给陕甘宁边区和延安人民的复电中指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4]解放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延安精神经过了曲折的历史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时期,我党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继承了“七大”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八大”预备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项长期任务的战略。他说,党的“八大”应该继承发扬我党在思想方面和作风方面的优良传统,把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两个东西切实反一下。总之,在这一时期,由于党的正确政策,优良传统和崇高威信深入人心。所以,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全国形成了革命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社会道德风尚。
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延安精神的发展也同样出现曲折。第一次大的挫折和失误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反右倾”的错误。当时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内容的左倾错误和不良作风在全国范围内严重泛滥起来。因此,这时期,延安精神的科学层面失落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很好发扬光大。但是,另一方面延安精神又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在曲折中发展。这主要是延安精神的价值方面和革命意志方面。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这就是“爱国、创业、求实、献身”的精神,艰苦创业是大庆精神的核心。可见,大庆精神已转换成一种社会主义建设的企业精神。雷锋精神和焦裕禄精神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这两种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理想人格,其根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归根到底是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些都表现,延安精神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自己的新生代。
但是,延安精神在十年文革中史无前例地被歪曲、被抛弃。在十年动乱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由于“左”倾错误本身是主观主义的,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延安精神的科学精神从根本上被丢掉,其革命精神被片面地发展为唯意志主义,甚至把延安精神解释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这就使延安精神陷入双重歪曲,全面危机的困境。历史证明,延安精神的科学层面和价值层面是统一的,任何割裂、歪曲都将使它失去生命力。经验也说明,我们什么时候恢复和发扬了延安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冷淡和丢掉延安精神,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出现危难。这就是延安精神发展的逻辑。同时伴随这一规律还有一种历史现象,什么时候我们遇到困难,就呼唤延安精神,什么时候我们工作顺利了,就淡忘了延安精神。这都说明延安精神不能丢。
三、延安精神的复兴及其意义
延安精神的发展总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历程是一致的。“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思想上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下来,使全党全民从长期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所以说,新局面的出现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恢复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精神的结果。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关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阐述,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概括,从根本上和总体上为延安精神的发扬光大奠定了科学基础。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初步勾画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蓝图。由此可见,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必然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由于我们有些同志没有很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一度泛滥,一时间,“全盘西化”盛行,延安精神受到了来自右面的诋毁和批判。
但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登上了历史舞台,江泽民总书记以战略家的眼光,大力提倡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1989年他出京的第一站就是革命圣地延安,他在视察中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离不开延安精神。否则,我们社会主义是很难搞成的”。此后,李瑞环书记和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也视察了延安,这样,“延安热”开始出现,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大学生、干部、工人、军人到延安参观学习,加入到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民族精神振兴运动中。同时以延安精神为旗帜的“革命传统热”在中华大地上兴起,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好八连精神等又开始复兴。这实质上是延安精神的全方面多层次的复活。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号召尽一切努力恢复和发展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总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延安精神已从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诸方面得到恢复和发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精神实质就是延安精神的体现。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5]这就是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秘密之所在,也是“延安热”兴起的原因之所在。
“延安热”是喜还是忧,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是不是寻根心态、怀旧意识,它和现代化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也就是延安精神复活的意义何在?我们认为“延安热”是对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种回应,是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一种反击。它是人们“精神流浪”后寻找“精神家园”的回归。“回家”是为了“上路”,继承优良传统是为了建立新的生长点,以图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就是让延安精神面向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下篇 中国心:延安精神之体系——共时态结构
延安精神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6]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概括,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精深的内容,从其外在表现而言延安精神可有许多方面,但就其内在结构而言,延安精神主要有四个层面,一个核心。这就是它的科学体系。
一、情感层面:现代的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7]中华民族是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在古代就有了。古代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抗击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压迫和剥削等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大发展,救亡图存是其思想核心,抵抗外国侵略是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背叛民族利益,逐渐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所以同古代“忠君爱国”不同,近代爱国日益和叛君相联系,改革或推翻这种统治又是一大特点。尤其是孙中山把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相结合,赋予爱国主义比较完全的近代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的爱国主义走上了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道路,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成为中国一切先进知识分子的共同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了近代爱国主义的全部精华,是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是现代爱国主义最科学最完备的形态。在延安时代爱国主精神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空前地表现出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抗日救国,推翻蒋家王朝是延安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作为延安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一个层面,有其显著特点。其一,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性。爱国包括爱祖国和爱国家,祖国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爱国其根本是忧国忧民,救国救民,为国为民。爱国本质上是爱人民。不是古代的忠君报国。所以这是建立在新的历史观上的科学爱国主义。其二,爱国主义精神的开放性。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我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相统一的,“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其三,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性。爱国不仅是情感、道路和主义,而且是行为和奉献。爱国关键在于找到爱国的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救国强国之路。所以,现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一致的,爱祖国、爱国家、爱人民在这里达到了三者高度统一。这就是现代爱国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