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家训>>正文
特稿:家国情怀忠于党,家风家训树新风
2022-03-25 10:21:23
作者:华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家风家训树新风,母亲执教育新人。
    立志报国去参军,家国情怀忠于党。

    紫阳,曾经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我出生地在紫阳,在红色文化基因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一年一度清明节,缅怀母亲思亲人。家风家训传家宝,爱国主义要记牢。

    故乡紫阳,名不虚传。美丽汉江,故乡的河。红色紫阳,历史辉煌。万里长征,途径紫阳。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是这样描写汉江的:“汉江一带碧流长,两岸春深锁绿杨“。如今,记忆汉江度红军,红色长河美名扬。一江清水送北京,南水北调很荣光。

    汉江是温柔的,是有灵性的,它是母亲婴儿,又仿佛是岁月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当年红军度汉江时,船工吆喝的船工号子声,撕心裂肺,让人荡气回肠-----红色记忆永远不忘。

    它古老,把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就像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洪流,穿越历史深空。它强悍,就像高原的雄鹰,展翅飞翔掠过长风。它豪放,就像汉江奔腾不息的急流。

    我的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心里想着母亲就是家的归属感,有母亲就有家。一个平凡人经历与成长,离不开母亲家教我在母亲身边的时间,记忆最深刻就是独立生活的时候。

    童年的我少儿时记忆迷迷糊糊地,想起儿童时代的成长经过,还顽皮,那些淘气时童年趣味,大多听别人或者是母亲外婆家舅舅,姨姨,他们在饭后茶余,聊天中,偶尔讲些我儿时的故事,他们是亲历者,耳闻目睹看着我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成长的经过。

    事后,听母亲的舅娘,又讲母亲儿时的成长经历和故事。按一代人计算,一个人成长经历无非就是百年历史经过,天伦之乐,天地轮回,周而复始平凡过着。后来,看别人家孩子,或者是邻居家的孩子出生整个经过,才科学得知自己也是这样的,大同小异,没有多少区别。

    仅仅是出生的家庭条件和环境不同,还有家庭的社会背景不同,地位不同,每一个人生活在中国平凡世界里,最大的区别就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验证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现象和普通道理。

    一个人来到这个人世间,其实很普通,很平凡,很简单。谁也弄不明白,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弄不明白自己的未来,过去的事情,都是稀里糊涂的过去了,留下来的记忆是悔恨,活在当下的人还在与自己和别人之时较真,这也是人性的致命弱点。

    从小的我,在母亲的精心照顾和培养呵护下,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茁壮成长。一天生活的无忧无虑,母亲就是我第一任老师,也是我成长道路上,教诲我的成长教育培养,传授我知识的老师,人们给予这个社会职业,最高荣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母亲活在的时候,一她给予我们传授知识,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独立生活?如何善待自己?二她承担着养子的义务和责任,还有孝敬老人,接人待物的社会公共责任和义务,三她要相敬相爱,相互尊重,支持丈夫工作和人间冷暖的生活。同时,母亲还要承担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琐事,也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

    当母亲离开我们,才知道人世间能有几人未曾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获得自己梦想的成功?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可以飞黄腾达?而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在我静下心来写我的母亲时,才清醒认识到母亲身上的伟大,真正体会到母亲善良,真诚和仁爱。母亲从小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丧父,后来,外婆改嫁,母亲自幼跟着她外婆和舅舅家长大。

    由于,当时,母亲外婆家世具有一定影响力,在紫阳境内任河流域颇有经济实力。母亲,自幼跟着外婆舅家,紫阳县高滩镇排楼乡龙湾村(小地名,新滩子)贾氏家族。母亲外婆家在民国时期在任河一地颇有财富的人家,开有染坊和手工业小作坊,经济方面还是宽裕的。

    母亲在这样家庭环境影响下,茁壮成长起来。少年时代的她,母亲外婆思想开明,思想解放,大力支持资助母亲上学求知。紫阳县高滩镇境内,在当时也相继解放了。

    由于,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政府鼓励地方上有识之士,去农村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母亲外婆家里的娘屋人成分高,怕影响到其子女今后前程,就主动积极响应去农村发展。这样以来也不会影响母亲上学或者是今后参加革命工作。

    母亲外婆家唐氏家族在紫阳县任河流域一带很有影响力,在晚清,民国时期,远近闻名,这个地方叫“丁家坑”。听说是:“湖广移民“有名望的唐氏族人家庭。

    现在这个乡村,同中国千千万万的古老乡村一样,颇有名气。流行讲:“古村落”。还是一个“状元村“这个乡村里的年长者,随便都可以给你列举几个状元故事。当时,这里人讲唐氏后裔:堪称“皇亲国戚”之说,是有依据的。

    于是,在母亲血缘里,骨子里多少有这些血缘关系的基因。由于,母亲,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组织上被录用“乡村民办教师”。

    后来,她与父亲结为夫妻。相父教子,担当社会大任,在人民教师岗位上,奋斗终生。谱写了母亲一生“执教为民”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新篇章:“山区职教紫阳行,忠心耿耿为人民。西席桃李满桑梓,降帐珠玉尽楷模”的光辉历程,言传身教下,给我们儿女树立了榜样。

    母亲离开我们时,我没有流泪,没有悲痛。她走的慈祥,也很安然。她在生时非常坚强,像个女汉子。遇到了困难,遇到了问题,她淡定自若,正如:“越是艰险越向前“是她人格魅力和座右铭。

    她在七十年代时,不屈不挠,敢于与不良倾向作斗争,她坚持真理,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刚直不阿。她锐意进取,乐于助人。教子有方,言传身教。她坚持正义,不为五斗米折腰。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路线斗争激烈,把她下放农村,与农民同劳动,同甘共苦,她没有屈服,大义凛然,忍辱负重,直到平反昭雪,恢复她正常从教工作。

    她一心一意扎根山区职教,听从组织分配,热心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孩子上学困难问题,省吃俭用,拿出自己工资助学帮扶困难家庭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默默无闻奋战在贫困山区教育战线上,一干就是四十年,风风雨雨依然无怨无悔。

    母亲经常说,从先后生下我们兄弟三人开始,觉得她自己慢慢变老了。而我们兄弟三人一天天长大,她却一天天变老。我的成长过程是在母亲呵护下成长,且母亲变老是我亲眼所见,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鲜花变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之所以人们称伟大母亲:“母仪天下”是有科学道理的。光阴荏苒,母亲头发越来越白,银发伴随着她脸上皱纹相辅相成,都是她人生经历和人生阅历写照。人到老年,儿女们像鸟一样展翅飞翔,都是他们自己的事业,工作和家庭,唯独验证了民间一种说法:“少来夫妻老来伴”在她心中父亲就是家庭里一座不朽的山。

    她退休后,其乐融融,安度自己幸福晚年。她很自豪地说,在这个平凡世界的一个平凡地方,吉祥的紫阳山区生活,虽然这里是贫困山区,但是见证了“人穷志不穷”誓言。通过她培养教育出来学生个个出类拔萃,有的当了干部,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有技能工人等层出不穷的为国家为地方建设输送人才。

    同时,她也为这个幸福家庭付出了一切,不厌其烦听父亲讲国家大事,母亲默默无闻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包括我知道的事和不知道的事。

    同时她也为国家呕心沥血培养人才,平凡世界中诠释着母亲的爱。

    我的母亲同其他伟大母亲一样,她乐观向上的性格影响着她平凡人生,就是人间冷暖和人世间母爱。开朗大爱性格决定了母亲生活,家庭,事业和为人处世,也决定了她人生成败,还有她自己的命运前途。

    我在成长中,发现了母亲身上的三处闪光点,在紫阳贫困山区中执教,六,七十年代,人民教师队伍各种经费十分紧张,有时候,连教师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她又是乡村里的民办教师,生产队分派给粮食作为母亲工资。有的生产队拿不出来粮食,也无济于事,望洋兴叹。

    这个关键时刻,母亲想,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她组织乡村学生走“勤工俭学“自力更生之路。去山沟里挖石碳卖,前提安全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哪一年乡村学校“勤工俭学“积累的资金,解决了学校办公经费和学生的书本费,照明费,受到了乡镇县教育部门的先进经验表彰。

    母亲,舍小家顾大家的事例也很多,她自己却艰苦朴素把省吃俭用的钱,偷偷地助乡村贫困家庭学生,并悄悄地提醒学校里的贫困学生,不要对外讲,自己支持帮助贫困学生上学的经济困难资金支持的事情,类似学校里这种情况普遍,怕影响其他学校学生思想情绪。还有这些帮扶资金,等待乡村学生经济好转了还,如果实在困难也不用还了。

    母亲的大爱精神,鼓励着我们从小要懂得感恩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宁愿亏欠自己人,也不愿意让乡村孩子上学因为贫困而辍学。那个年代,城市乡村经济条件大同小异,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过日子,每一个家庭经济收入情况都不富裕。母亲为了一心一意,兢兢业业奔赴在教育工作岗位,很少考虑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和经济生活问题。

    我们家庭出身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农干部家庭,父亲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也耳濡目染影响着我们兄弟健康幸福平安成长。学习成绩相对而言也不是那么优异成绩,相继我们兄弟三人,在农村生活,学习,成长也很平凡,没有什么特殊优越思想,反而,做人方面,谨小慎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咸丰严家祠堂:红色土地上耀眼的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宣讲到山村 清风进农家(组图)
·特稿:龙开富将军家风(组图)
·特稿:诚心诚意说故事的人——记《许村志》作者许骥老师身上的家风故事(组图)
·特稿:银川西夏万达开展“正家风传美德”活动(图)
·特稿:金寨红色好家风 六安宣传受欢迎(组图)
·特稿:红色家风代代传——金寨县党史局举行“红色家风故事专题报告会”(组图)
·特稿:扎兰屯市小溪社区“家庭流动党课”——让党的先进思想薪火相传(图)
·特稿:李培福的家风
·特稿: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四措并举”推进家风建设
·特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举行讲家风讲家教故事会(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家国情怀忠于党,家风家训树新风
徐俊、吴礼进:11天拆迁23户 探寻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
特稿:11天拆迁23户 探寻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分园拆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
“七一勋章”获得者
“最美奋斗者”名单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单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乐登高:鄂豫皖红军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