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快速掌握间接经验的有效手段,是认识历史和主客观世界并进行自我修正的最佳途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同时,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那么,我们有限的生命应该去读哪些书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平心静气读“圣贤书”。读书,何不读经典圣贤书呢?
有个故事,一位中国人在国外餐厅吃饭,老板问:“您是哪里人啊?” “我是中国人。” “那您读过《道德经》吗?” “没有。” “没有读过《道德经》,怎么能说你是中国人呢!”
“约2500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骑着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关令尹喜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过关,来人正是老子。他迎入老子,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终。”
《道德经》博大精深、亘古烁今,被誉为“万经之首”“万经之王”“经中之经”,为中国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所著,她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不仅包含宏奥的哲理,而且以罕见的深度、广度、精度著称于世。同时,《道德经》亦为道家开山之作,被道家学派奉为创始典籍,以“道”“德”二字为纲领,旨在教导人们尊道贵德,超凡入圣。
与《论语》、《圣经》及佛教等经典不同,《道德经》为老子一人专著,且一气呵成,故《道德经》81章,浑然一体,圆融无碍。这部神奇之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其境界引人入胜,其魅力经久不衰,其作用无穷无尽”。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曾考证,《道德经》早在17世纪就已经传入欧洲。迄今,已被翻译成200多个国家语言,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德国大部分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最多的名著。
在我国各历史时期,研究《道德经》的人也非常之多,战国时期韩非子就有“解老”“喻老”篇,说明当时就有其著作行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黎民,研读注解《道德经》的人不计其数。2011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历时5年,编辑出版的《老子集成》,收录自战国至1949年关于《道德经》的传本和注疏本265种。
学贵有悟,有人说《道德经》深奥难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博大精深的《道德经》需要用多维的智慧、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去体悟、把握和运用。
一、《道德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我们耳熟能详的50多个成语均出自《道德经》,包括天长地久、上善若水、金玉满堂、功成身退、宠辱若惊、虚怀若谷、少私寡欲、无中生有、知足常乐、出生入死、福祸相依、根深蒂固、慎终如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最具普世价值的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稳定、性格铸成、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德经》最早明确阐释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哲学。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不同于西方的上帝创造世界,而是最早的朴素唯物论。《道德经》中还比较系统地创建了完整哲学体系:首先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观点,“合抱之木,出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次是“对立统一”观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再次是“矛盾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道德经》创建了以“民本”为核心的先进政治学。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些民权至上和权为民赋的民本思想和“内圣外王”的修身主张,总书记在讲话中都多次引用。他在主政浙江期间就引用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位乱”,防患于未然思想,“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等治国思想。汉唐出现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都是灵活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治国理政的结果。
四、《道德经》对经济的影响。
“上善若水,水上利万物而不争”,名利不是争来的“夫唯不争,是以不去”。被世人誉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致千金,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且淡泊名利的商人形象,以及巨大的经商思想理论的影响力,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在创意经济时代,凭借《道德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奉行“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原则,以道经商,照亮亿万人民的创新梦想。
五、《道德经》中的贵生养生思想。
仙道贵生,《道德经》也是一部论述“长生久视之道”的书。“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尊道养德、清静无为、守一处柔、居下不争等思想不仅指导我们修身养性、保命延年,还能启迪人们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道,最终获得灵魂洗礼、身心俱妙乃至长生久视。以《道德经》阴阳平衡理论为基础的中医、道士创立的太极拳等都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