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传统>>正文
特稿:兩周時期玉印印文用字探微(组图)
2023-05-12 09:24:08
作者:陳培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印章在我國究竟始自於何時?學界目前沒有定論。太多的資料顯示印章最早見於商周,本人不太認可這樣的結論,散見於民間的太多的高古玉器中只要你留心一定能發現至晚在國家界定的大汶口文化,凌家灘文化,崧澤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均發現有與之材質,工藝,多重文化信息相吻合的玉印,限於私人藏品的私密性,在此不能提供詳細的實物資料很遺憾。儘就實物證據而言,越往後,越接近於原始真相。

    任何一種事物的出現絕非偶然,印章作為憑證憑信其印文更加不會在某一個歷史時期橫空出世,它誕生的必然條件是:經久耐用且不難尋覓到的材質與普遍能被廣泛接受的印文文字,再加上琢磨工藝條件的允許,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說:印章早於商周的普遍存在絕非異想,今天的科學都來自於最初的假想。不再贅言,我們回到題目本身。

    今天逮所能及的資料基本認同春秋戰國各個諸侯國都想一統天下,都推崇自己的文化為正宗,各國間的文字不盡相同,因此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為了能令行禁止,強化大一統的中央政權必須對度量具,車與軌距,國道的寬度以及文字做了統一,所有這些都有案可查。那麼秦統一前上溯至東周早期,西周早期,體現在印章上的印文有沒有統一的能被廣泛接受認可的字體呢?

    為了搞清楚這些我們不妨先看一看實物資料: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朝歷史上第一代周公,周公旦為文王第四子,武王之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武王死後輔佐成王攝政當國,《尚書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营成周,六年製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值得一提的:西周乃宗法制及其嚴格,周公制禮:是為了滿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依據血緣關係,等級身份,分別制定尊卑之間,長幼之間,親疏之間各自不同的行為規範。所有典制章法皆出自周公之手循制不得僭越,以致后朝基本沿用遵循。

    衛州吁(?―前719),姬姓衛氏,名州吁,衛莊公之子,衛桓公異母弟。衛國第十四位國君,前719年在位。

    州吁少受父寵,愛好軍事。衛桓公繼位后,州吁因驕横奢侈,被罢免职务,于是出國逃亡。前719年,州吁弑杀衛桓公自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弑君篡位成功的公子。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伯禽,生卒年不详,姬姓,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稱禽父,周文王姬昌之孫,周公旦長子,周武王姬發之侄,周朝诸侯國魯國第一任国君,史称"鲁公",天下魯姓始祖。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周共王:姬繄扈(?-900)姬姓,名繄扈。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滿之子。西周第六代君主,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周共王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922年-公元前900年。

韓增華老師收藏

韓增華老師收藏

    姬闢方:周孝王姬闢方(?-前886年 ),姬姓,名闢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在位時間前910-前896年。

    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姬闢方乘機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姬胡: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天子,在位時間為前897年-前843年。周厲王在位期間任用任夷公實行“專利”,及以國家的名義對山林川澤進行壟斷,禁止國人據此謀生,悖逆了祖制引發了人民的反抗,國人憤怒襲擊了周厲王,厲王逃至彘地(今山西霍縣東北)死於此。

韓增華老師收藏

韓增華老師收藏

    姬靜:周宣王(?-前782),姬姓,名静,一作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天子(前828年-前782)。

韓增華老師收藏

韓增華老師收藏

    姬班,東周第八位君主。其祖父為東周第六任君主:周襄王姬鄭,其父為東周第七任君主:周頃王姬壬臣。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狐突(?-前637),姬姓,狐氏,名突,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晉文公之外祖父。

    狐突有二子狐偃、狐毛,皆投公子重耳门下。

    前656年,驪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晉國動亂,狐偃勸重耳流亡外國,重耳於是開始了長達19年的流亡生涯。重耳起先居住在狄國,后来繼位
    的兄弟晉惠公密謀行刺重耳,重耳便与属下大夫們流亡中原。

    前637年,晉惠公之子晋怀公即位,命令狐突召回狐偃、狐毛,狐突說要教儿子忠義,没有從命,晉怀公於是將狐突杀害。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允常(?~前497),一作元常。 姒姓。 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春秋时期越国君主。继位者為其子勾践。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范蠡(前536-前448) ,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地三户(今南陽淅川)人。春秋末期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越,相國、上將軍。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國,興越滅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孙武(前545-约前470),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東營)人 。春秋时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歷代尊稱為: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称“兵家至聖”,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之鼻祖”。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轅選:春秋時期陳國卿大夫。前625年(魯文公二年,晉襄公三年,秦穆公三十五年,宋成公十二年,鄭穆公三年,陳共公七年)冬季晉國的先且居,宋國的公子成,陳國的轅選,鄭國的公子歸生攻打秦國,佔去了汪地和彭衙,然後回國,以報復上次的澎衙戰役。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奄息:春秋時期秦穆公之大臣,秦穆公三十九年薨,奄息陪同死亡。《史记.秦本纪》:"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日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晏嬰:(前578-前500)名嬰,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其為:平仲。(夷維人今山東萊蕪)春秋時期註明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嬰,齊上大夫晏弱之子。靈公二十六年弱歿,嬰繼上大夫。曆靈,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載。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及作風樸素聞名於諸侯。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胥克:(生卒年史載不詳)風姓,(一說姬姓)胥氏名克。春秋中期晉國大夫,胥甲之子。其父胥甲為正卿趙盾驅逐,胥克繼父為下軍佐。時趙盾權勢熏天,且厭惡胥氏。胥克居下軍佐之位,默默無聞,又身體不佳,功微德薄,屢遭權貴打壓。前601年趙盾崩,郤缺執政並有意排擠胥克。同年,郤缺以克有蠱疾(【左傳宣公八年】:晉胥克有蠱疾,杜預註:‘蠱已喪志’。一說:蠱,通‘痼’。久病。俞樾說:‘蠱,當讀作痼,久病也。’見【左傳群經平議】)命其罷官,令安排趙盾子朔,為下軍佐。胥氏始衰。由是,胥克乃為世上首例“被精神病者”。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屈建(?-前545)屈到之子,春秋時楚國令尹。代表楚國參加十四國弭兵之會,赴會前內穿皮甲,會中與晉爭當盟主且達成協議,遂楚晉平分霸權。死後晉使使赴郢為其吊喪。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吳王闔閭(?-前496)姬姓,名光,亦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史記】【世本】作吳余眛之子)春秋晚期吳國國君,軍事統帥。在位時間:前514-前496.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倚相:史稱:左史倚相,倚氏之始祖。熟諳楚史,通楚之【訓典】並【三墳】【五典】【九丘】【八索】常以往事勸諫楚君,勿忘先王之業。靈,平王間極受君重。楚人有疑皆請教於相,譽為:良史,國寶。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葉公:沈諸梁,羋姓,沈尹氏,名諸梁,字子高。春秋晚期楚國政治家,軍事家。大夫沈尹戍之子,封地葉邑(今河南葉縣舊城)自稱:葉公!在葉地開水治田,頗有治積。平定白公之亂後任楚相。因楚國封君皆稱公,故名:葉公。葉公乃全世界葉姓華人之始祖,也是有史以來有文字記載的葉地的首任行政長官。漢,劉向【新序 雜事五】中的“葉公好龍”之葉公者,沈諸梁也!

鄭玉山先生收藏

鄭玉山先生收藏

    楊朱(約前395--约前335 ),一说約前450--约前370 ,楊姓,字子居,魏國(一说秦国)人,戰國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見解散見于《列子》,《莊子》,《孟子》,《韓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戰國時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楊則歸墨的現象 ",可見其學說影響之大。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魏斯: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公元前446年,繼承晋國魏氏领袖。是魏國百年霸业的開創者,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

    公元前403年,魏与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為诸侯。后世史家著書无不稱讚魏文侯之賢。魏文侯任用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跃為中原的霸主。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霍叔處,生卒年不详,姬姓,名處,世稱:霍叔處,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發同母弟 ,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過霍國(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趙武(前591~前541):嬴姓,趙氏,讳武,謚號"文",,其名稱"赵武"(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嬴武),世人尊称其"赵孟",史稱趙文子,趙盾之孙,趙朔之子,晋文公外曾孫。春秋中期晋国六卿,趙氏宗主,趙氏复兴的奠基人,后升任正卿,执掌國政,力主和睦諸侯,終促成晋楚弭兵之盟。史上的“趙氏孤兒”是也。戰國時的趙國之歷代君主皆為其后。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石申,生卒年待考。又名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家,開封人,是以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后此書被尊为《石氏星經》)等。《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經》,《甘石星经》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黃歇:(前314~前238):嬴姓,黄氏,名歇,东周戰國時期楚國公室柱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魏國信陵君魏无忌、趙國平原君趙胜、齊國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戰國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前去奔丧,李園令人埋伏于棘門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絕書》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时为幽王所殺。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範雎(?—约前255年),又名範義,或误称範遂,生於魏國芮城縣(今山西芮城)。他是秦國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外交家、宰相。因为封地在應城,他也被称为“應侯”。範雎协助秦昭襄王继承秦孝公、商鞅變法强盛的雄心壮志,在秦始皇的领导下統一了帝國大业。他是秦史上著名的宰相。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吴起(?-前381年 ),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 。 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中山靈寿人,戰國后期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魏将樂羊后裔,拜燕軍,受封昌國君,辅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國等五国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戰例,报了强齊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的猜忌,無奈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为望諸君。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孫膑(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戰國晚期軍事家,華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東省菏澤市縣北),是孫武的后代。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毛遂,戰國晚期趙國人。平原君門下食客。前258年,秦围趙都邯郸,趙使平原君求救於楚,選門下食客有勇力文武俱備者二十人偕往,得十九人,缺一人,毛遂自荐請從。至楚后,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大談合縱,經過半日亦未能說服。毛遂按劍歷阶而上,胁迫楚王,曉以利害,楚王遂許縱約,歃血盟於堂下,并遣春申君率軍救趙。平原君贊云"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萬之師"。遂以為上客。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張儀(?-前309),魏國安邑(今山西万荣縣王顯鄉張儀村)人。戰國晚期著名的縱横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横之術。出山之后,首創"连横"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横"破"縱",促使各國亲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寵,出逃魏國,任相國。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蔺相如,戰國晚期趙國上大夫,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其最重要的有三大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与負荆請罪 。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趙奢(生卒年不详),趙國名將,戰國晚期东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

    趙奢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趙孝成王時期,享年約50余歲。据《戰國策·趙策》記載:趙奢曾對趙國平原君趙勝提出過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為上谷守。

    趙奢因屢立战功,被趙惠文王封為:"馬服君";世人皆稱其子趙括为"馬服子"。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韩襄王,(?─前296)姬姓,韓氏,名倉,戰國晚期韩國君主。在位期間楚攻韓雍氏城五個月,韓王先遣尚靳说秦王,秦宣太后語尚靳:"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衆,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回國后把秦宣太后之話語韓襄王,襄王又派張翠出使秦國,这次張翠找上了甘茂,甘茂终于說動了秦王出兵。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楚怀王熊槐(约前355―前296),芈姓,熊氏,名槐,楚威王之子,楚頃襄王之父,戰國晚楚國國君,前328―前299在位。
在禮崩樂壞的戰國晚期,楚懷王是禮樂文明培养出來楚國的最后一代國君。 繼位早期,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楚國成了当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執政中期他誤信秦相張儀,毁掉齊楚联盟,國土沦喪,楚國从鼎盛終至走向了衰亡。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龐涓(?-前341),戰國初期魏國名将。相傳與孫臏同拜于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臏之才,恐其賢于己而設計使其遭臏刑。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魏國进攻韓國,次年齊救韓,采用孫臏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龐涓兼程追击,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中伏大敗,涓智窮,大叹"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亂箭射死),史稱"馬陵之戰"。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商鞅(前395-前338),戰國晚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国(今河南安阳内黄縣梁庄鎮) 人,衛國國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衛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於十五邑,以封地為號,故称商鞅 。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强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户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并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农抑商、奖励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统帅率领秦軍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孝公去世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陽,處以車裂后示衆。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白起(?-前257),《戰國策》作公孫起, 秦國郿縣(今陕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出自芈姓。楚國白公勝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證為以誤而错。戰國晚期一代偉大的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與来自楚國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之長弟-穰侯魏冉關係甚好。秦昭王時征战六國,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創趙國主力,功勛赫赫。白起任秦帥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万敵軍,被封為武安君。最為值得一提的是:白起平生征戰無數,無一敗績,十分了得!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吴起之后又一位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千字文》将他与廉頗、李牧、王翦並稱戰國四大名將且位列之首。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廉颇,生卒年不詳 ,嬴姓,廉氏,名頗,字洪野 ,中山郡苦陘縣人。戰國晚期趙國名将、傑出的軍事家 ,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將"。

    趙惠文王十六年 ,為將伐齊,大破之,取阳晉 (今河北晉州西北)拜為上卿。趙孝成王時,曾以蔺相如位居其上,不服,欲辱之。相如屡謙讓退避。他感悟,負荆請罪,两人遂為刎頸之交。秦、趙长平之役,趙初以其御秦,用坚壁固守之策,秦師劳而无功。后趙王中秦反間計,以趙括代之,卒遭惨败。

    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與樂乘率軍大破燕軍,杀燕將栗腹,燕割五城請和。以功封信平君,为假相國。趙悼襄王時,與樂乘不和,奔魏居大梁(今河南開封),魏不能用。赵以数困于秦,欲复用之,因仇者郭開之毁,赵王信以为衰老,遂不召。后入楚,卒于寿春(今安徽寿縣)。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筆者收藏

    舉例之所以不厭其煩地盡可能多提供些資料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實物證據的數量。數量有限形不成證據鏈時,結論或然!好了,現在回到問題本身,秦統一前各國間的文字究竟有多大的異同?印章用字是否各自為政?分述如下:

    一,文字是統治者進行統治必不可少的工具:

    1,西周初始,各國的歷史風情文化儘管存在著異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是統一的相向而行的。“六書造字”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漢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系統,且構字原理十分科學,即使改變亦不會面目全非。天子封地建國的目的是鞏固政權,維持自己的系統性與合法性,不是讓你與君王做對搞分裂。因此任何擬以一國之力或者幾國之力徹底顛覆既定的規制,幾乎沒有可能!在中國的歷史上統一文字並非始自於秦始皇,隨著武王伐紂的成功,政權更迭,西周開始了有步驟地文字改革,徹底擯棄了甲骨文!接受了商晚期流行的金文,並逐步使鐘鼎文大篆趨向定型。這不就是統一中國?統一文字嗎?為什麼一提到文字的統一就總是秦始皇卻忽略了前朝呢?

    2,商晚期中國的文字已經從甲骨文開始裂變,為西周早期的金文大篆打下了變革的基礎。但萬變不離其宗,有根有源,依憑由據,斷乎不可胡來。

    3,西周建立後從周公旦輔政開始,意識形態與政治文化都必須服從政治的需要,加之嚴恪的宗法制,各諸侯國縱使有心僭越擅自改變都是非常難的。我們由“三監之亂”迅速被平定可以佐證天朝權威不容挑戰。此變涉及到了:曹叔振鐸,管叔鮮,霍叔處的最終被廢,儘管他們俱是周公旦的兄弟也一樣不可饒恕。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切得按規矩辦。比如鼎簋,車與,服裝配飾,居所,祭祀配享,侍從及至兵伍的數量等都必須從規,各個諸侯國的疆域面積一定與公侯伯子男的等級相對應,伯禽作為周公旦的長子,代父就國也是有任務的,他曾言:要把朝廷的規制帶到魯國長期教化!民俗語言的異同不會影響天子對其的統治駕馭。至於禮崩樂壞?那是東周晚期的事情。所有這些皆可從西周早期的金文大篆之印文得到印證。

    4,沒有統一的文字就無法貫徹天子的政令。當然這是西周早期的情形,到了東周晚期,即使各個諸侯國不欲大爭稱霸,文字字體也會隨著時代出現嬗變。

    5,到了東周晚期尤其是七國時文字出現了變化,這些可以從西周至東週的吉金銘文的對比中佐證,在此不做贅述!

    6,文字除去在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社會交際溝通,文化傳播傳承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官書記事,試想,作為傳承如果沒有一種通行規範的文字,一切都會費解。

    二,漢字具有無可爭議的穩定性:

    1,縱觀世界史,歐美文化的根在歐洲。美國,澳洲,加拿大等皆為一脈傳承的衍生。大家知道英文的史書今人很難懂,不是專業人士解讀很苦,這是因其文字的不穩定性決定的。變化無常使後來解讀佶屈聱牙,迷幻艱深,即使專家也未必懂。

    2,漢字不然。從甲骨,金文大篆,小篆,漢隸,晉唐楷書,無論如何演變,構字的規律不變。繁簡皆有依據。

    3,任何一個時代,擬創新文字是非常之難的!比如“她”字和“哪”字就是民國早期的創新造字,之前的幾千年漢字中並無此二字。行文中的指代全依據文意,換句話說很多字都是多音多義字。傳說:武則天自造曌字,此外文字的增加創新是非常非常緩慢又少之又少的。中國漢字在最初形成時就基本夠用,我們只去使用就好,(這也是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唯一沒有斷層的根本原因)隨著時間的演進創造新增的文字非常有限,後代基本在傳承,這才是真正的傳承有序。請問在科技與信息十分發達的今天誰又能憑空造出幾多漢字呢?

    4,漢字的構字系統不支持隨意性,任何想象在他面前都無能為力。換一個角度說就是:漢字的構字系統的頑固性使他具有了非凡的穩定性。感謝老祖宗的智慧,他讓我們今天去閱讀破解幾千年前的文字成為可能。

    三,秦統一前各國文字都各中一表嗎?

    1,回答這個問題即難,也不難!難的是很多結論似是而非缺乏依據,千百年來人們的思維意識已經固化,一如我們的漢字一般地穩定,多是跟風隨流兒。質疑的少;遵循的多。比如教科書云:“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文字,命李斯在秦篆的基礎上同化了東方六國的差異”。讓大家普遍覺得秦統一前各國間的差異太大了,不統一必然不行。其實七國間的文字差異沒有那麼大,但是改變這些固有認知卻很難……說不難則在於能找出否定性的證據?

    2,時間到了戰國晚期隨著禮崩樂壞,各自為政各國間文字出現了變化,這種變化隨著文化意識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經濟強弱的變化而變化,更是隨著政治的需要的變化而變化。意識形態從來都是服從統治者的政治需要的,在封建時代政教合一的體制下更加如此。我之所以說是“變化”而不用“變異”就是因為不會有全新的大家都不認識的面孔,只是在個別有限的標誌性的文字上依據規律又溶進了自己的風格,使之有了些微的嬗變,絕非是個中一表,全部推倒重來,僅此而已。

    3,大爭時代促進了思想文化的多元融合,流派林立,百家爭鳴,紛紛著書立說,那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最活躍的歷史時期,文字如果沒有了共性這個基礎,各國間如何進行交流呢?這是常識!

    4,變化只是局部的些微的也是非常有限的,根本無改規律性的東西。舉例說“馬”這個字七國間的異同表現如下:

    毫無疑問秦國嚴守並遵循了西周金文大篆字體的精髓,這除去與成周比鄰而居的地緣優勢外還和偏僻難以與東方六國融合有關係。如此背景下在戰國晚期中國文字形成了兩套系統,一套是東方六國,韓趙魏分離於晉,齊又與杞魯曹滕宋相近而生,燕與齊趙相交,吳越與楚陳蔡相近。秦處關外自成一個系統。但又恰恰因此成就了漢文字的規範性穩定性,漢承秦制為傳承正宗繼續加持。

    四,春秋戰國時期的印章用字存在共識且規範統一的可能性如下:

    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印,執政所持信也。印者,信也。印章作為持者的憑信,是自己信用的最佳憑證。印又分官印與私印,據此印章便附帶了:權利象征,憑信,壓勝,持節,用於文書信件契約的封蓋等作用。

    2,既然如此印章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而使用者卻不多,基本是應用在等級高的階層。王侯將相各級官員自不待言,貴族,縉紳階層,文化教育方面的名士們都是印章的使用者。印章就是給人看的,看不懂還用它幹啥?

    3,我們知曉了用印的階層就會明白印章作為憑信的證據其使用者之數量也就有限,有些大臣因國事出訪,有身份者頻繁地去他國活動,他們之間的交流一如在他國發行立說著作一樣,其共享功能決定了印文辨識時的便利性,豈能用偏狹不能被廣泛識別的文字?

    4,即使到了戰國晚期禮崩樂壞,周王室的某些規制依然有效通行,表現在印章上肯定如此,拿著誰都認不出的印章會失去效能與作用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对父辈最好的孝敬是传承他的功德弘扬他的思想——向《铁骨铮铮苍松翠柏——献给父亲陈登崑》的作者陈绿河陈蓉燕学习致敬(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兩周時期玉印印文用字探微(组图)
《健康梦.自医宝典》横空问世(组图)
刘煜鸿:父亲胸前的两枚奖章(组图)
特稿:父亲胸前的两枚奖章(组图)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曾莹到我校捐赠书籍(
云南29家景区确认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省新增1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11条全国乡村旅
传承红色文化 共建特色村寨
特稿:红色歌曲:《敬赞农民》
麻栗坡烈士陵园(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