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播报
向台儿庄大战的中华英烈和战地记者致敬!——台儿庄大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有感(组图)
2018-07-25 11:45:24
作者:黄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题图:我们保卫住了台儿庄,它的意义不在于人数上的伤亡对比,而是我中国军人骨气的证明!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馆长孔令欣(左三)与战地记者后代合影

战地记者馆展区之一

战地记者馆展区之一

青记第五战区分会成立

青记第五战区分会全体人员合影(前排中间女性系黄薇)

参加台儿庄大战中的部分记者和文艺工作者名单

范长江之子范苏苏向观众做讲解

战地记者馆展区之一:战地宣传之花

黄坚在母亲黄薇肖像前留影

战地记者馆展区之一

著名记者陆诒之子陆良年向纪念馆赠送父亲的遗物

烈士乔秋远之孙乔海燕

台儿庄大战无名英雄纪念碑

参加公祭的英烈后人及各界代表

向抗日英灵致敬——青年代表宣读祭文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领导致辞

各界人士赠送花篮挽联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上将

蒋中正为壮烈殉国的王铭章将军题词

毛泽东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为王铭章将军联名题写的挽联

范苏苏与池峰城将军之孙(右一)、徐祖诒将军之孙(左一)合影

纪念日在台儿庄古城战斗遗址参观的群众

    中红网北京2018年7月25日电(黄坚)今年4月8日,我与数位《中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后代联谊会》的朋友在著名新闻人范长江先生的长子范苏苏带领下应邀前往山东枣庄参加《台儿庄大战胜利80周年》暨《台儿庄大战战地记者馆》开馆庆祝活动。众所周知,80年前在台儿庄发生的那起中国军队战胜骄狂一时的日本精锐师团石破天惊的战事轰动了全世界。中国军队以绝对劣势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强敌面前拼死抵抗,他们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豪言壮语和铁血精神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大义和气节!而这个粉碎日寇所向无敌的狂言,令国人精神振奋、骄傲自豪、可歌可泣的血战和胜利,也得益于当时云集台儿庄的数以百计的中外记者亲身经历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传播结果。新闻记者,他们是一群特殊的战士。在中国14年的抗战中,没有哪一个战役能像台儿庄大战那样聚集如此众多的新闻记者(还有作家和艺术家)。14年中,新闻记者的宣传报道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中国历史上,这一时期也是新闻记者最为活跃的时期。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前进的号角手,是历史的见证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战地记者心存大义,穿行在烽火硝烟中,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增设的《台儿庄大战战地记者馆》是台儿庄大战史实的补充,也是对抗战新闻人的褒扬和赞颂。我们作为参加过台儿庄大战的中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后代,这次有幸参加纪念活动,通过再一次缅怀和学习先辈的事迹,受到了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在此衷心感谢主办单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相信,战史丰富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和风光秀丽的台儿庄新城会吸引更多崇敬英雄、重温历史的游客到这里感受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附件一:台儿庄战役中的三位女记者(作者:台儿庄战役研究会副会长 郑学富)

    在1938年发生的台儿庄战役中,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达100余人。他们中间有三位女记者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发出一篇篇战地报道和通讯。她们以笔作枪,抨击邪恶、揭露日军暴行,唤起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成为当时战场上的“明星”。

    新婚蜜月中奔赴前线的女记者

    香港《立报》记者邓珂云是进入台儿庄前线采访比较早的记者,并且是在新婚蜜月期间与丈夫曹聚仁一起奔赴抗日前线的。

    邓珂云1916年生于上海,1935年高中毕业后,前往杭州舅父家里,与当时已是知名作家的曹聚仁相识。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后,曹聚仁奔赴抗日前线采访,由于表现突出,被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聘为特派记者。1938年3月,曹聚仁跟随部队撤到武汉。正在上海难民收容所和抗日民众团体中奔波忙碌的邓珂云得知后也辗转来到武汉,被香港《立报》聘为记者。两个相知、相恋了3年的情侣,在武汉举行了婚礼。

    此时,台儿庄已是烽火四起、硝烟弥漫,中国军队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武汉的报纸和电台天天报道台儿庄的战况。在新婚之夜,这对记者夫妻决定奔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向所在的单位报告后,两人被分别指派为战地特派记者。他们从汉口乘坐火车向台儿庄进发。邓珂云在报道中写道:“出了荒漠的郑州市,火车在遍地黄沙的平原中行驶了十七八个小时,记者于前晚(3月25日)到达徐州。”邓珂云夫妇到达徐州后,这里已经聚集了好多中外记者,他们和几位外国记者一同采访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李宗仁向他们介绍了战况。

    4月5日,邓珂云和曹聚仁来到台儿庄前线,采访了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当时在这里有中外记者20多人,孙连仲和参谋人员向记者们介绍了台儿庄作战经过。为了抢发大捷新闻和战役的全局情况,邓、曹二人于4月6日下午搭乘军车赶回徐州。邓珂云及时将收集到的战斗情况发往《立报》。4月7日,《立报》在一版头条位置登出了《台儿庄外敌陷重围,将被我分别击破》,第二天又在一版头条位置刊登了《台儿庄我军大胜》的报道。

    邓珂云的战地通讯另辟蹊径,没有直接描写战斗惨烈、悲壮的场面,而是从街市的商业经营和民众动员反映战斗胜负情况。她在通讯《徐州市安堵如常》中写道:“当记者走出车站时,就见到了那热闹的夜市,无数的担子,亮着闪闪的灯火,拥塞在车站附近……进入城墙,市面是更热闹了,大的店家都装着明亮的电灯,有菜馆还安上红绿灯泡,即使是日常生活所不必需的店家,如照相馆也做着生意,几家小戏院也都敲着锣鼓。”

    到前沿阵地采访的塔斯社女记者

    塔斯社女记者张郁廉曾与苏联的同事深入到一线阵地采访,被覃异之将军称为“第一个到旅部的女记者”。

    张郁廉祖籍山东掖县,1914年出生于哈尔滨,两岁多时母亲去世,因从小被寄养在一个白俄家庭,所以精通俄语。1934年9月入燕京大学学习,全面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底流亡武汉。当时设在武汉的苏联塔斯通讯社招收工作人员,张郁廉既精通俄语,又在大学副修新闻专业,报名被录取为塔斯社记者。此时,华北和华东烽火四起,社长罗果夫让她学习使用俄语打字机,把中文报纸上刊登的战况消息翻译成俄文。

    1938年2月,鲁南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苏联莫斯科塔斯社总社派谷礼宾斯基等几位军事记者来到中国,要到鲁南采访。罗果夫安排张郁廉陪同前往,既是翻译,又是记者。

    3月中旬,他们从武汉出发,来到徐州,住进有名的花园饭店。张郁廉写道:“重庆派来的苏联军事顾问及其他外国及国内各通讯社、报馆派来的记者,也集中住在这里。于是,这家旅馆成了日军每次空袭的目标。徐州城内没有防空设施,百姓缺乏防空常识,空袭警报一响起,大家纷纷往外跑,能躲到郊区最好,不然藏在空旷的地方,如大树下、树林中或石堆旁,双手抱头,蹲着或脸向下躺着;有时来不及跑远,就躲进民房的桌子下面,生死全靠命运。花园饭店中弹数次,部分房舍被炸毁,但我们没有搬走。”

    几天后,他们乘火车离开徐州,奔赴台儿庄前线。到了台儿庄南车辐山车站后,火车不能再往北开,他们步行前往台儿庄。他们来到位于台儿庄东北的第20军团52军25师73旅,覃异之旅长接待了他们。张郁廉对覃异之的第一印象是:“他是广西人,工诗词,态度稳健、坚毅,谈吐温文,‘儒将’之风教人钦敬。”覃异之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战况,并细致地分析了战局的走向,之后,又回答了记者提出的许多问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我的妈妈是大学迷
·下一篇:无
·我的妈妈是大学迷
·我的妈妈是大学迷
·北京市育英学校举行建校70周年老校友笔会(组图)
·关于同学会6.27日举办育英老校友校园书画笔墨会纪要(组图)
·育英同学会校庆筹备工作5.20和6.12两个专题会议纪要(组图)
·三农问题卡在哪里?
·圆梦——延安(组图)
·圆梦——延安(组图)
·“老五班”的育英情(组图)
·“老五班”的育英情(组图)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