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难忘母校
“老五班”的育英情(组图)
2018-06-06 13:45:17
作者:老五班 金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49年4月,中直育英小学从平山下东峪跟随中央进入北京,入住万寿路。我们是一九四九年秋天开始陆续入学的第二届学生,一共十个班,我们十一个女生和十个男生分在五班,这是育英小学的第一个五班,所以,我们就被称为“老五班”。直到四年级,男女生分班,五、六、七班女生合并到六班,五班成立男生班。刚入学时我们住在南院,有一个特别大的操场,据说是傅作义部队的练兵场,在操场上经常可以捡到子弹壳,漂亮的彩色玻璃片和细瓷碗碎片,十分新奇。操场边上有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这里就是我们的宿舍和教室。那时候男女生合班,一个班的男生住在东边,女生宿舍在西边,中间是曹辅成老师和崔志远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崔志远老师教我们算数,曹辅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又是我们班的第一个班主任,这也是曹老师任教以来带的第一个班集体,所以他也特别看重我们这个班集体。虽然我们住在南院,但是,每天上操、吃饭、洗澡都得排着队到北院去,老师、阿姨一天带着我们来回走好几趟。王增云、安淑贞、郭慧敏三位阿姨负责我们的生活,平日里为我们整理衣物,用木头袜板给我们补破袜子。记得刚入学的那个冬天天气特别冷,阿姨们几天几夜给我们每个人都织了一副手套御寒,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感到亲切温暖。我们都是刚刚从解放区农村来到育英学校,大部分同学的身体都不好,经常生病,尤其像我,几乎每一个月都要发高烧,昏迷不醒。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夜晚,每次生病,都是王增云阿姨、曹老师把我背到医务室看病住院,尤其搬到北院后,离校医室远了,那时候也没有交通工具,情急之中,还是老师阿姨背着我去校医室。一天病怏怏的我不爱说话,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直到小学毕业,我以为老师们都不会记得我。工作后,我从事临床医生的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所以很少参加育英学校的活动。没有想到后来回学校,曹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背我去校医室看病的故事。有一年我回校见到韩校长,他说:“每当我看到住院学生名单有金星就想,这个娃娃的父亲是医生,这个孩子怎么老是生病啊。”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育英小学的寄宿生活温暖着我们的心,老师、阿姨同学之间建立了比父母都亲近的友情。

    记得大约2010年,有一天,我们班孙志荣的弟弟孙志江说,他在曹辅成校长家里发生了一张我们老五班的小照片,他给取回来了。我听说后,心情特别激动,从来就不记得我们还照过相。就约着到志江家里取回照片,一张只有2寸大小的黑白照片,男生、女生分成两排,男生蹲着,女生站着,后面一排是老师和阿姨,一个一个的小摸样,依稀能分辨出大部分的人。我立刻打电话询问曹老师,原来这是1950年夏季,我们全班21个人和老师、阿姨一起照的一张合影,这是我们入学后的第一张照片,十分珍贵。除了毕业照,我们谁也不记得在育英小学还照过集体合影,育英学校编撰《红色家园》时竟没有收录老五班的这张老照片。我明白了,不但我们珍爱这张老照片,曹辅成老师更是把这张他带的第一个班的照片完好无损地整整保存了五十年!可见这张老照片在曹老师心中的重要性,也看到“老五班”在曹老师教师生涯中的地位。

    取回照片后,我扫描照片,用电脑放大,在曹老师的帮助下,一一注明了老师、阿姨和同学们的姓名,它成了珍品。这一年育英学校教师节之际,我们老五班的几个同学把放大的照片装在镜框里的返赠曹老师留作纪念,这真是“师恩重如山”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一个铅笔盒
·下一篇:无
·“老五班”的育英情(组图)
·育英学子刘燕平 担任过中国若干个著名合唱团指挥(组图)
·李珊珊
·李勇
·廖逊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记育英九届校友程纪勇(组图)
·育英学子李杉(原名:李珊珊)(组图)
·育英学子李勇(组图)
·育英学子刘小汉(组图)
·育英学子廖中苏(现名廖逊)(组图)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