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第九届
李勇
2018-05-22 10:46:28
作者:中直育英同学会 黄坚供稿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北京育英学校第九届六年一班李勇简介:

    李勇,男,1948年生人,中共党员,中共领导人李富春和蔡畅同志的外孙。 从1998年—2008年,李勇同志曾担任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天津市政协常委、天津滨海新区工委副书记、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天津开发区取得辉煌业绩,李勇的努力和突出贡献功不可没。退休后,李勇创立了“天津市和富文化发展金会”,继续弘扬革命传统和为社会公益做贡献。李勇曾任全国政协第11、12届政协委员。

    以下是报章对李勇的报道节选:

    一、坚持永争第一,保持开发区全国领先

    作为一个经济区域的负责人,李勇同志牢记自身使命,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天津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和投资环境指标连续10年保持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成为中国开发区的“排头兵”。李勇同志在任10年间,天津开发区GDP增长5.2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2倍,出口总额增长8.2倍。2007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8.7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351亿元,出口总额达到185亿美元。天津开发区已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多年来都是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主力军。

    二、做大做强产业,走出区域发展新路径

    李勇同志在天津开发区始终坚持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促进政策来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使天津开发区在我国工业化工程中始终处于前列。截至目前,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466家,合同利用外资3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83.5亿美元。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形成了电子通讯、汽车和机械、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基站、电子元件、平板电视、酶制剂、太阳能电池、胰岛素、方便食品的生产基地。开发区手机产量超过1亿部。正是由于天津开发区成功的示范效应,使这一思路已成为全国同类地区的共识和共同路径。天津开发区也将沿着这一路径,建成中国北方地区最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三、倡导守正出奇,提出创新的理念观念

    10年来,李勇同志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大方向,不断提出一些创新的理念观念。如率先提出了“新九通一平”的投资软环境理念,得到国家商务部的肯定和推广;率先主持制定了板块化、梯度式的产业促进政策体系,成为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依据。特别是当前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当前形势变化,李勇同志主持提出了在开发区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将使开发区成为一个吸引新经济要素,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的综合性投资和产业发展平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四、全力促进和谐,增进区域和居民福利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李勇同志更加关注天津开发区社会和谐,使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天津开发区努力提高劳动者收入,使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2007年,开发区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3.70万元,增长百分之1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万元,增长百分之11.4;2008年上半年,开发区从业人员人均年劳动报酬又增长了百分之二十。社会事业繁荣发挥,建立起了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体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系,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

育英学校同学 左起 李勇、安国、张平、李小女、李润平、黄坚

与育英第九届的同学们合影 

    2009年12月02日    中国改革杂志

    每每在中国改革的脚步踟蹰不前时,他就会一甩温文尔雅的内敛作风,在不同场合为中国改革开放呐喊助威。

    李勇:将天津开发区建成中国新经济平台
    采写/《中国改革》记者 贾存斗

    “滨海新区是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和保税区成功建设发展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这是前提”。2009年11月10日上午10点,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滨海新区工委副书记、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党组书记李勇在接受《中国改革》记者专访时说。

    李勇认为,国家给予滨海新区最大的支持是战略地位的认可,体现为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等很多大项目的落户。同时,战略地位提升以后,国内外企业都对滨海新区将来的经济发展前景有良好预期, 投资者都到天津滨海新区投资, 产生了集聚效应。为适应形势发展变化, 天津开发区提出了“ 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 的新战略目标。

    “中国新经济平台”内涵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伟华感觉李勇在天津开发区做了几件大事:

    从1998年李勇担任管委会主任始,天津开发区十多年飞速发展,平均每年都保持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增长,在国家开发区当中的主要经济指标、投资环境指标连续12年保持第一。这是李勇和他的团队共同创造的中国开发区一项之最。

    最初,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发展也很快,但缺乏规章、制度、战略,好像游击队。经过李勇对开发区管委会机构的正规化建设,开发区走上专业化、制度化、系统化轨道。

    李勇对开发区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为天津开发区,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创新:针对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最初的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七通一平指的都是硬环境。李勇结合投资环境概念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新九通一平”的投资软环境的新理念。新九通是指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一平是 “面向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

    2001年,李勇提出“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开发区发展战略思想。

    2007年,他提出了“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的思想。现在,中国各种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趋同,竞争非常惨烈。李勇的想法是,在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天津开发区不参与低层次、拼成本的竞争,而要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新的投资环境,吸引新的经济要素,发展新兴产业,并营造出一个生态宜居的环境。

    他构建了天津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体系。为我国众多的开发区提供了模板。现在,天津开发区的九大产业都有相应的规划和各项政策,形成了产业目录。使招商引资达到了主动出击、按图索骥。在政策体系方面,天津开发区在国内开发区中一直领先。
 而“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发展定位一经提出,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已经成为天津开发区的一张新名片。李勇回忆说,上个世纪末,在IT产业热潮中这个概念就提出来了。但那时概念局限在IT行业。现在李勇把“新经济”的概念扩大了,内容丰富了。
 李勇介绍说, 由新的管委会主任何树山提出的开发区“二二二三四”发展战略全面揭示了“新经济平台”的内涵,即,集中资源,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个产业”;远近兼顾,形成投资、科技“两个驱动”;整合优势, 做好存量、增量“ 两篇文章” ; 放宽视野, 实现外资、国资、民资“ 三资并重” , 科学规划,推动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共同发展”。

    通过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天津开发区将根据滨海新区提出的要求,建成中国北方地区最高水平的先进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李勇进一步指出,“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模式转变是全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能够更自觉的,更主动的提出应对这种变化。比如产业结构提升,现在中国很多要素成本快速提升,成本竞争力和周边地区周边国家相比已经不具备优势了。这就逼迫你要做产业结构的提升,我们必须主动提出新的发展战略”。

    天津开发区成功秘诀

    “天津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成功的一个缩影。天津开发区在天津能够成功,有必然因素,也有一些偶然因素”。李勇解读天津开发区成功的秘密时理性之中蕴含自豪。

    天津开发区成功的必然因素是国家建立沿海开放城市、建立开发区的战略决策,与国家关于开发区的一些优惠政策有关。

    至于偶然因素, 李勇实话实说。前几年,作为直辖市的天津经济发展速度与活力相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有些滞后。在这种氛围中,天津开发区凸现出来。但是,国家给所有开发区的政策都是一样的,天津开发区为什么能够做得比较成功呢?

    由于天津开发区是直辖市开发区,比国内其他国家开发区少了一个管理层级。比如广东开发区、大连开发区上有广州市、大连市政府,再上有广东省和辽宁省政府。少一层管理环节,少一层束缚,这是一个原因。

    天津开发区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天津市历任主政者都非常重视开发区的发展。从李瑞环时期创办开发区,经历张立昌等天津市历任领导,到现在的张高丽、黄兴国等市领导,都很重视开发区的发展。直接体现是,当时的天津市政府把国家赋予的省、直辖市一级的审批权限都下放给开发区,包括项目审批权,开发区的规划和土地审批权利,财政权利,机构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等。“我觉得天津市领导非常英明。这一点就使国内其他国家级开发区非常羡慕我们。他们都比我们多了一层管理,层次少了,权力大了,效率就提高了”。

    李勇回忆说,1984年天津经济开发区刚刚创建时,李瑞环提出来,对开发区实行“三不”政策:不给,不管、不要。“不给”是天津政府不给开发区钱。“不管”就是天津市政府不束缚不干预开发区具体事务。“不要”就是在一段时期内,开发区挣了钱天津市政府不要。早期天津市权利下放政策执行得非常彻底,为日后天津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当时国内很多城市在口号上也说权力下放,但做得并不彻底。

    另外,当时天津市组织了一批思想非常解放,有事业心,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批优秀干部到开发区进行创业。李勇谦虚地说,自己后来十多年搞得好,与开发区开拓者们基础打得好有很大关系。

    而自己担任十多年开发区主要领导获得成功的因素,李勇总结为四条:一个好基础;国家政策与天津市的大力支持;“坚定理想,目标远大;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决战决胜、永争第一”的泰达(天津开发区)精神;思想开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管理团队。李勇诚恳地对《中国改革》记者说,“开发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队伍非常优秀。我非常骄傲于我的这支队伍”。

    但是,李伟华则充满感触说,“毫无疑问,天津开发区能有今日之局面,与李勇书记密不可分”。李伟华介绍,李勇是一个非常讲究民主的人, 坚持开发区的大事都要通过会议来解决, 从来不搞一言堂。他对工作的标准要求也非常高,但为人处事非常宽容,鼓励创新,容忍错误。李勇给自己定位十分恰切,他只干四件事:出思想;作决策;带队伍;扛指标。

    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静感叹, 李勇特别会带队伍,他会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把这个人放到最合适他的地方。而他发现的人在那个位置上肯定会发光发热。杨静的另一个感受是,李勇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例如,2003年时,土地已成为天津开发区的发展瓶颈。面临土地拓展问题在开发区当时有所争议。如果拓展,土地开发成本很高。而李勇坚持要拓展土地。后来, 李勇和何树山一起又争取到开发南港工业区的地位。回过头去看历史,这些决策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开发西区不但给天津开发区预留了发展空间,而且带动了周边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否则,天津开发区决不会有今日之大好局面。

    另据《中国改革》记者调查得知,李勇的两句名言一直作为开发区遵循的准则,也是天津开发区快速发展的法宝之一:一是“守正出奇”。守正是说天津开发区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出奇是开发区要有创新;二是“永争第一”。天津开发区在方方面面要做到中国最高水平、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天津开发区的一个标准。其他先进地区做到的天津开发区要做到,其他地区做不到的天津开发区要争取做到。

    李勇认为, 归根结底, “ 天津开发区是创新的产物,创新是天津开发区的使命和灵魂”。从诞生之日起,天津开发区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禁锢和体制束缚,无论是开发模式的探索,土地转让方式的尝试,还是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政府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突破,以及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进与科技风险基金的设立, 都体现着理念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勇气。“天津开发区成功最大的秘密就是创新”。

    同时, 李勇认为, 天津开发区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比如,开发区最初的发展理念是 “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帝王”。以及“为投资者提供便利,让投资者赢得利润”。这些理念天津开区一直延续到今天。

    李勇始终坚持, 企业是市场主体,政府不是市场主体。政府完全是规划者、服务者角色。政府的改革要按着市场经济的方向,按着市场化的道路改革,应该用企业的一些模式去改造政府的行为方式。目的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因此,天津开发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包括产业规划、制定具体年度计划、制定政策( 主要是产业政策),核心都是完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服务。

    现在,天津开发区已经建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国际惯例、市场经济的服务体系。“用企业行为来改造政府运作模式,我觉得大家都在走这个路,但是有意识作为一种理念来指导或者提高的准则,我们天津开发区可能做得好一些”。

    李伟华吸了一口烟,意味深长地说,李勇提出来的一些开发区发展理念、口号,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其他开发区也接受和借鉴。“对开发区而言,发展理念非常重要,正因如此,天津开发区未来的发展还会走在全国同行前面”。

    另外,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一个项目全国各地犹如像争抢唐僧肉。前两年,天津开发区对每一个项目的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单位面积产出等都有严格要求,这些规则现在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同时,经过这么多年高速发展,能否继续保持创业激情也是一个问题。因此,天津开发区能否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领先,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面对内外挑战, 李勇指出,“未来天津开发区要把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发展新型产业。今后开发区还希望能够在滨海新区的发展里面起主力军的作用,多做贡献”。

    据《中国改革》记者了解,天津开发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25周年庆典。与此同时,在原有100平方公里面积基础之上,天津开发区正在规划、开发200平方公里的新区——南港工业区。此举暗示着,天津开发区又迈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门槛。

    在李勇的规划中,天津开发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十二五末)GDP达到3000亿元,产值达到1万亿元,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即,完成构建新经济平台,实现产业结构更合理、现代服务业更快发展、高新技术自主研发的战略规划目标。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彭小梅
·下一篇:李珊珊
·李珊珊
·廖逊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记育英九届校友程纪勇(组图)
·育英学子李杉(原名:李珊珊)(组图)
·育英学子李勇(组图)
·育英学子刘小汉(组图)
·育英学子廖中苏(现名廖逊)(组图)
·育英学校建校7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成立大会(组图)
·育英同学会2018.5.4校庆筹备会议召开(组图)
·伟大的征程 壮丽的史诗——忆我随父母从延安行军到西柏坡(组图)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