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难忘母校
中直育英成就了我的大爱(第一部分)(组图)
2014-04-21 17:05:57
作者:刘志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怀孕要七个月了,得到组织上的照顾,改教四年级的数学,自此我便告别了体育教师的生涯!Ade我的高低杠!Ade,我的领操台!Ade,我的风雨操场!……

    直到30多年后,粉碎了“四人帮”,我曾怀着兴奋的心情到海淀区委看望过康秀悦老校长,谈及当年的育英经历,我问他:“我在育英为什么一直入不了党?”

    他的回答是:“结婚太早了!”——这个回答怎能不勾起我对当年做体育教师的幸福回忆?也让我暗暗思忖:难道和柳梆同志结婚是我终生的遗憾?

    数学课,我最多教了一个来月。

    1956年5月9日,晚上到盥漱室顶着搓板洗了一盆衣服,第二天黎明,我的肚子疼痛不止,自己再次雇了三轮车到301医院就诊——整个上午我都在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做着“无痛分娩法”的系列动作,尽管疼痛难挨,我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面包会有的”!之后的事情我便全然不知了……

    直至5月10日晚5时53分,我迷迷胡胡地听说:“男孩儿——是个男孩儿”,但我并没有听到婴儿的啼哭,其余的事更是毫无觉察……

    事后我才知道:这次因难产造成母子窒息。那天上午宫缩已持续五个多小时,胎儿也生不下来(后来医生拍过多张照片证明我的骨盆狭小),不动手术母子都难得救,可没有家人送我入院,手术必须有家属签字才可实施,可我的丈夫——家属又在何方?

    噢——育英!“产妇家住育英”!

    1956年5月10日的中直育英学校,正在大操场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比赛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快到中午了,忽听广播喇叭里高叫:“刘志扬的家属快到301医院签字——产妇要动手术!”

    学校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找到刘志扬的家属——柳梆同志去兰州半年多了,怎么找?!

    睿智的育英领导人,委派教导处的杨树民同志代表我的家属为这次的手术签了字。

    我的窒息时间可能不算太长,幸无大碍,只是动了产钳,剪开下部两寸多长的口子,夹出婴儿的头,孩子出来了,但因窒息当然不会哭!孩子的头顶上的碗口大的头皮下,满是一片紫红色的淤血……这是一周之后从氧气箱里抱出来让我第一次喂奶时,才弄清的真情实况!

    那时的我,不满21岁,面对死而得救的儿子,我既没有激动,也没有感伤,似乎连缝过八九针的伤口也不觉疼痛,只是本能的让儿子吮吸着自己还算丰富的奶水……

    至于产妇要“坐月子”什么的陈规旧俗,我全然不懂。产后一两天我就下床去淋浴并且在医院楼道里做上徒手体操了,看来我还算对得起体育教师这个称号!难怪儿子的出生日恰在学校举行“春运会”的大好日子,这恐怕又是老天在作美!

    但我不能抹去的记忆是老杨同志为我的手术签了字,及时拯救了我们母子!我怎能不感激杨树民同志,怎能不感激中直育英成就了我和柳梆同志的这份奇特姻缘,又保住了我俩爱情的第一颗结晶——儿子(谢硕)的性命呢?

    这年的8月中旬,柳梆同志居然能从兰州回京看看他的死而得救的妻与子了!

    他来到天桥友谊医院对面的人民日报社新盖起来的宿舍楼——这是他的知己好友刘野同志用报社的小卧车把我和新生儿接出医院后安排的新家——比福建司营的平房现代化多了。

    柳梆同志回到新家,还没从“儿子百天”和“乔迁之喜”的兴奋中缓过劲来,正当夫妻久别重逢后的两三天,我就要带孩子回育英学校来住。理由无比充足:

    其一,9月1日学校就要开学,我不把孩子带回学校,难道我能天天从万寿路赶回天桥这个家?

    其二,你——柳梆同志这次回北京能住几天?过不了一个星期,你还得回兰州,留天桥这套新房有何用处?

    其三,孩子不跟我这当妈的回学校,谁来给他喂奶?难道你能把这新生婴儿带到兰州去抚养?

    这回不管我如何振振有辞,他说什么也不许我走;我却毫不示弱,硬要马上出门跑回育英!就这样,在新房门口撕打不休……房门钥匙被扭断了,新宿舍的房门被撞坏了,刚过百天的儿子没人去管……

    半夜三更的,我俩的大打大闹惊动了报社的邻居……待到他的好友刘野同志前来调解,柳梆才答应等天亮了再放我走,这场恶战终算结束!

    ——这是我俩姻缘中最尖锐的一次冲突,也正是我离不开育英学校的集中体现!

    当我带着儿子搬回学校后,马上请到学校职工老连同志的爱人(四川人)帮我带孩子,这真让我喜出望外!

    说来也奇怪,9月1日开学第一天,我那蛮多的奶水竟然一滴也挤不出来了,只好订两磅牛奶喂养孩子。幸亏学校传达室老连同志的爱人带孩子有经验,把我们的儿子养得白白胖胖的,因此谢硕的小名就叫“胖胖”。于是“胖胖”——“胖胖”这爱称,响彻了育英的校园……在我心灵深处又一个烙印:中直育英学校才是我的家!

    一年之后柳梆同志再回北京,尽管他始终不肯以“家属”的身份办理学校大门的《出入证》,但也心甘情愿地到育英学校这个“家”报到了!

    儿子——谢硕已经一岁出头,不但会站,而且开始学习独立迈步了。这位当新闻记者的父亲拿着自己花120元买的苏联照相机为儿子拍下这特有的镜头——《迈开第一步》。你看,这小伙子竟然挑着大拇指笑眯眯地迈开左脚,向前!——地点是育英学校办公楼上那间16平米的“我们家”的楼道里!

    谁能说不是中直育英成就了我的姻缘,不是中直党委让我有了这个新时代的“革命家庭”呢?

    『文章待续』
    刘志扬为育英学校诞辰60周年而作
    2008年8月12日 于新华社莲花小区公寓

    【转载《怀 念 曹 试 甘 老 师》作者:刘志杨】
    【复制链接后点击】http://www.niwota.com/submsg/9134352/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美丽的育英学校,您将永远年轻
·下一篇:忆念敬爱的高而全老师
·中秋夜雨
·辉煌60周年·竞相绽放的五朵鲜花——记家乡的五位女少数民族企业家(组图)
·同庆胜利日 共圆中国梦——记9月7日育英校友与南京红后代联谊会的联欢活动(组图)
·永遇乐·阅兵日念双亲
·破阵子·九三北京大阅兵
·北京八一校友会和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的代表前往三零五医吊唁汪东兴同志(组图)
·歌声带给我们力量(组图)
·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代表吊唁万里同志(组图)
·育英学校2015年中考喜报
·北京合唱协会关于开展向宫海燕同志学习的通知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