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通信堡苏维埃政权建立情况(二十)
红军移驻到通信堡后,分别住宿在这一带十多个村庄的各家各户,但因时值隆冬,涝池蓄水少,结了冰,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不多几天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地方,唯驻守在王家庄的一个团和供给部的一部分红军一直驻到全军撤离永昌西进。红军来后,在王家东庄陶挖垛口、射孔,架设了防御栏栅,还派出部队在这一带的村庄墙壁上刷写张贴“抗日红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红军不抽丁、不拉夫”、“人民红军为人民”等内容的标语。同时深入到家庭,挨门逐户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向群众宣讲红军的来意、性质、任务、纪律、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疑虑,宣讲发动群众消灭剥削压迫,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当家的革命道理。地方群众,不仅从政治宣传中受到教育,而且从红军买卖公平,说话办事热情和气,购买粮食,猪、羊、鸡,先让群众要价。住宿拥挤时让老百姓睡在炕上,红军睡在地下。行军前把住宿的地方打扫干净等实际行动中深受感动和启发。不多几天就出现了军民融洽一家亲的场面。群众发动起来后,红军把这一带的群众召集到王家东庄(王发谋庄内)开会,结合宣讲红军的任务、来意,提出建立村政权的问题。根据红军部队掌握的情况,于众人的推举,确定了通信堡政府由王家东庄的贫苦农民王泽成、王泽高、陈家新庄的贫苦农民陈发科组成。王泽成出任村主席,陈发科、王泽高为委员。
村政权建立起来后,红军给政权成员每人配发了一枚用红布条做成的注有姓名、职务的证件佩戴在胸前,在红军的帮助指导下工作,出入军民中,串联于各个村庄,进一步发动群众,支援红军。派员给红军当向导,带路行军,购买粮食,猪、羊、牛、烧柴、侦查、挖掘地主老财逃跑时埋藏、隐蔽的粮食物资。
据健在的当事知情人王发杰(男,七十二岁)、王发玉(男,六十七岁)提供:当事通信堡一带存有二、三百石粮食的地主有王发谋、徐有天和李茂元等三、四家。红军到来前他们除留下少量的粮食放在明处,多数埋藏起来。村政权建立起来后,主席王泽成等带领群众配合红军将大部分挖掘出来,部分供应了红军,部分撒发给了当地群众。村政权成员王泽高还带领群众、红军进入山林中,将藏牧在山中的二百余只山羊赶来为红军提供肉食。据当事人陈大德(男,七十岁)回忆:到农历十月十八日左右,通信堡地主家的粮食不多了,村主席王泽成、委员陈发科、王泽高等奉命组织发动群众到新城子田家庄地主田中祥家背粮,把大量小麦、豆禾等转送到南湾王中文庄园,再由县城、水磨关一带的群众转送到县城、供红军食用。
不久,红军撤离永昌西进,通信堡村政权也自行消失,终止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