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赵定村苏维埃政权组建经过及其活动情况调查(十九)
(一)
一九三六年农历十月初五日,红西路军前锋部队占领永昌县城,后续部队继续向城西的乡村推进驻守。据原赵定庄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富山、委员王尚信等人回忆;红军政治部、供给部机关的一部分部队相继到达祁连山北麓、县城西五、六十华里的河南坝(即新城子的西湾村、赵定庄、刘克庄等村),住满这一带大小几十个村庄,并占据了全县有名的农、牧工商兼营,囤积着数千石陈粮,养殖数千头(只)牛羊骡马等牲畜的大地主王中文、王朝文兄弟的这一处庄园。
红军控制了王家庄园后,即与县城的总部取得了联系,决定用“搞窖子”的办法,打开了地主的粮仓,征收粮食等物资补充红军给养。于是,总供给部、民运部尽快派出了县苏维埃政府组织的青年队,发动组织沿途的群众人力、畜力队,在红军武装人员的掩护下浩浩荡荡前往,人背、畜驮等办法运送粮食物资。
(二)
先期到达这一带的红军,正当准备宣传发动、调查了解情况,准备开展建政工作的时候,距离南湾还有七、八华里的赵定庄、山坡庄、刘家庄等村庄的大部分历来靠借贷王地主粮食当种子、度粮荒的贫苦农民,眼见数十座粮仓被打开,一批批的粮食被运走,便产生了忧虑,萌生了向红军情愿,请求红军留一点粮食,给群众做种子、口粮的念头。于是由赵定庄的赵五爷(赵培泽)出面,联络了附近七、八个大小村庄的一百五、六十名群众,赶到王家庄园向红军情愿。
请愿人群赶到王家庄园,红军干部姜科长热情接待了群众,问明来意,并直接答复群众要求,顺便利用这个机会,把群众请进庄园内西铺院,召集了群众会议,向大家宣讲了红军的性质、军纪和政策。姜科长讲到:“抗日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救过救民的军队,是为广大老百姓谋利益的军队。红西路军西征,转战河西是为了打通国际路线,接通苏联,得到军事援助,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还讲到,红军还要帮助穷人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剥削压迫,让老百姓过上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服穿的幸福生活。还提出了红军要在这里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和选举人民自己的领导人等革命内容。参加这次群众会议的,还有一个是大高个儿、黑方脸的红军供给部部长,也向群众做了讲话,主要讲了地方群众要从各方面支援红军,军民联合、共同抗日、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问题。接着姜科长提议,要建立村苏维埃政府和选举村苏维埃政府成员的问题,立即得到群众的拥护。在姜科长的具体指导下,经过众人酝酿讨论,成立了村苏维埃政府,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推举出了委员六人,即李富山任村政府主席;郭培秀、郭克章、刘功成、王尚信、朱兴文(木匠)等人为委员,村政权办事机构暂设在王家庄的西铺院。
村政权建立后的第三天,姜科长给每个政府成员配发了一条用红绸布做成的约有七寸长、一寸半宽,上面书写着“中华苏维埃永昌区西五坝赵定庄村政权主席或委员XXX”等字样的证件,佩戴在胸前,证件背后还盖有红军领导机关的长方形印章。凡佩戴此证件的人员在往来进出红军驻守的村庄时,不受红军岗哨的盘查阻拦。
选举会议结束后,所有当选的成员分为两部分,王尚信、李富山被分配到政治部,配合从线上调来的青年大队副队长韩义、李茂云及二十多名开展工作;其他成员被分配到供给部配合红军工作。据王尚信回忆:赵定庄村政权组建时,县上的苏维埃临时政府及其青年队已经建立,他自己也参加了青年队。受派遣的二十多名队员,也暂划赵定庄村政权临时调动使用。
赵定庄村政权建立后,在红军干部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围绕筹集红军给养,支援红军工作,主要开展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稳定群众情绪,安定社会秩序
在村政权成员和部分骨干群众的带领下,配合红军人员,深入到各个村庄,进一步宣传红军的性质、纪律和任务。红军指战员也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影响感化群众,尤其给部分缺衣少穿的贫苦群众分配粮食、布匹、衣物,让群众相信红军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一系列实际行动,很快消除了对红军的种种疑虑和戒备心理。除地主老财外,不少在外躲避的群众陆续回到家里,这样就稳定了群众的情绪,安定了社会秩序,很快出现了军民相依为命,同甘同苦的动人情景。
二、协助红军守护粮仓,维持物资调运场所的秩序
自王家地主庄园的粮仓被打开后,每天从县城及沿途农村前来运粮的人流、畜队川流不息,村政权抽调了青年队员,配合县青年队维护运粮场所的秩序,还为当天不能返回县城的运粮群众和红军人员安排食宿,使运送物资队伍有条不紊。
三、为红军筹集肉食皮毛
红军到来后,地主老财将原在附近的牛羊赶到山林深处,一部分财物也转移到山中煤窑藏匿,村政权抽掉了熟悉地形、道路的精壮群众和青年人员在红军武装人员的保护下,进入山林,为红军赶牛羊,搜集物资,先后赶来王中文等地主的山林放牧的羊数千只(头),不仅为红军宰杀供应了大批肉食,而且也为缺乏御寒服装的红军部队筹集了大批皮毛,还从煤窑中搜获了地主老财藏匿的白洋、大烟土及其他财物。同时,发动群众为驻地红军提供了柴禾烧煤,运送粮油,背冰化水,磨面,捐借锅灶,安排住宿等,为红军提供了生活方便。
四、协助红军搞“窖子”,征集物资
红西路军到永昌后,给养断绝,补给十分困难,因此,为红军征集物资是各级政权及地方群众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红军供给部门十分紧迫的任务。红军采取惩办性措施,强行没收地主资本家的一部分物资补充给养。继搞开王中文地主的粮仓后,村政权成员抽调的青年队员和地方上的部分骨干群众配合红军又相继搞开了红山窑地主李狗皮(李积福、李积录兄弟)的庄园和地主张永录在这里开设的“广泰喜”商号及其附近其他十八户地主的粮仓、夹屋、地窖,征收了一批粮食、布匹、绸缎、皮衣皮毛、食盐食糖,卷烟药材等物资,即供给了红军急需,又救济了当地的贫困群众。
五、组织雇佣各行工匠,赶制军械、缝纫服装
红军到永昌时,正值严冬,而绝大部分指战员还穿着单衣,解决冬装是当务之急。村政权抽调柴家庄的皮匠柴福仁、柴福礼等皮匠日以继夜在王家庄院为红军缝制皮衣、背心、皮帽。在皮活批量大,人手少的情况下,由雇请了柴大奶奶、柴十二奶奶等十多名家庭妇女当帮手,裁剪缝纫,一直干了二十多天,赶制了数百件皮衣、背心和皮帽。刘克庄的王开仁、王开德、王开贵兄弟及一帮五六名毡匠受红军团长的雇请,随着红军的调动,辗转水磨关、县城、新城子等处不分昼夜为部队赶制毡靴二十余天,赶制毡靴达一千余双。红军撤离永昌时,他们又携带工具跟随部队西征。于此,还集中了这一带的铁工,配合红军临时兵工厂的工人在王家庄院内锻打长矛、大刀,补充武器装备。柴家庄的柴四老铁匠和他的一伙侄子柴富帧、柴富有等十多名铁工与红军兵工厂人员吃住在一起,配合做工直到红军撤离永昌为止。
六、选派精壮群众为红军引路当向导侦查敌情
驻守在南湾一线的红军部队,常常接受上级命令,执行任务,调动频繁,不论白天黑夜,每当部队行动时,村政权受红军的请求,选派熟悉地形、道路情况的精壮群众为红军引路当向导,领达目的地,不少群众受红军抽调冒着风雪严寒,徒步往返五、六十华里协助侦查敌情,为红军提供敌军活动情报。驻守在南湾刘家庄的一位徐团长,多次让地方群众刘信成、刘功成兄弟去到水泉子一带侦查敌人活动,多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徐团长的好评。地方群众周志贵、张浩林、王兴天等人,也不畏风雪严寒先后去过水泉子敌占区为红军侦查敌情,提供了大量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