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红西路军在头坝堡建立村政权的情况调查(十五)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农历十月初五日),红军先头部队首占永昌县城。约三、四天后,一位黑面孔满脸麻子的矮个子连长,带领着一百三十名红军人员的连队来到离县城以南三十华里的头坝堡设防。这支部队的主要军事任务是固守这座军事要塞,牵制跟踪追击红军的敌人;监视从青海方面的马步芳调拨正规军、地主武装民团从这条山谷要道来增援,补充在河西攻打红军的马家军行动情报的。
红军部队一到头坝堡,立刻观察地形地物,很快着手警戒任务。在城墙上掏挖,修理垛口射孔,构筑碉堡工事,城墙外和城墙顶部架设了用树枝做成的栅栏,并用石头、沙包等杂物堵塞了堡寨城门,布置了警戒岗哨。
这个连队的连部设在堡内杜府及徐有礼的院内,其余红军人员分别住宿在地主石忠玉(即石三)的院内和堡内的墩台庙宇内。
一、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队伍
红军刚到永昌后,一股股的马家队伍尾追红军而来,不仅向老百姓要牛要羊、要粮食要草料,还胁迫老百姓不得与红军接触。大肆搞反共煽动宣传,堡子内外地主老财闻讯埋藏粮食、财产、驮上口粮、赶上牲畜、进入山中躲避。受蒙蔽的部分青壮年深恐抓兵而外出;大部分青壮年妇女惧怕兵匪蹂躏也被父、兄、丈夫带出去逃难。一部分不明真相、无处安身躲避的群众也携带老幼伏宿在冰天雪地的地湾山坳中,人人自危惊恐万状。
红军来头坝堡住下后,地方上的几位精通世俗的老人出面,与众人商议,筹划了一封羯羊的“礼物”给红军送去,不料被红军指战员一一谢绝,还反复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宣讲了红军的性质、纪律。
红军在加强警戒防务的同时,抽调了一部分人员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查了解情况,宣传解释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是救国救民的军队,红军到河西走廊来是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军事援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起来打日本和创建抗日后方,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任务和意义。为了消除地方群众对红军的恐惧心理,制止群众外逃,劝阻外出群众回家等方面的工作,于此,红军不仅安定民心,消除疑虑,还向群众散发张贴印好的传单。据张贵回忆:红军散发给我的两张传单上印的是“减租减息、扶助农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致联合打日本”、“工农红军是抗日的红军”等内容。还用红土、白灰、黑墨在堡子内外的墙上刷写了类似内容的宣传标语和口号。红军的行动处处为人民。据魏发荣回忆:红军来,正值寒冬季节,住在我们家的红军,让我们睡在热炕上,而他们都挤在一起,爬地上草铺上,对我们十分热情。红军纪律很严,他们对群众实行公买公卖粮食、肉食、柴禾时均让老百姓要价后付钱,从不为难群众。我们从事实中看到红军对我们老百姓的关怀和爱护。徐中元说:红军来时,地方上很混乱,地主老财和许多人都埋藏转移粮食财产,我也将秋季扎羊圈用的七、八十根松木椽子埋藏起来,不料被红军发现挖了出来,经过调查方知是我的,就把我叫去,问清楚埋藏的原委后,把这些木料全部认领送到我的家中。红军见到外面跑的群众的猪、羊、牛,都让群众赶回家,从不乱抓乱杀。红军的一系列言行,很快消除了反宣传造成的恐惧和影响,短时间内就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据马登云回忆:红军的干部战士,大多是四川籍人,在初次做宣传动员群众时,互相语言听不懂,但他们态度热情,耐心地做解释工作,向我们调查那家是地主,但我们不懂得地主这个名词,更不知道什么叫剥削、压迫。经他们耐心解释,才懂得了这些新鲜名词的意思。也第一次听到了长工养活地主,地主剥削压迫穷人的革命道理。他们讲到谁家是地主,我们就搞他的“窖子”,给老百姓分粮食、衣物。
二、穷人当了家
红军指战员经过三、四天的宣传发动,调查研究,有了初步的群众基础后,就开始了成立村政权组织的准备和村政权成员的人选配备工作。据张贵回忆:有一天晚上,红军连长和另外两位干部,来到他家找他谈话,其中提到了建立村政权和征求谁担任政权负责工作比较合适的问题。经他举荐了出身贫寒,为人正派的地方群众刘兴仁。第二天,红军连长召集了堡子内外的群众在杜府院内开会,从县城来的黄部长在群众集会上讲了话,提出了建立村政权问题,正式成立了头坝村政权。由红军连长提名,众人举手表决选举了刘兴仁为头坝村苏维埃政府主席。接着又经刘兴仁提议,众人表决同意了贫寒农民王道兴、李德福分别担任村政府委员,村政权办事机构也设在杜府院内。
头坝村建立村政权,人民当了家,影响已扩大到方圆七、八里的村庄。村主席和委员们各自在胸前挂着用红绸子做成的书写着职务的证件,在红军人员的帮助下,继续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地方群众积极支援红军,配合红军连队主要做了几件事:
一、协助红军搜集敌人情报,监视敌人活动情况。红军驻地与马家军驻地仅在咫尺,各庄相望。马家军的正规军、民团常在这一带驻扎、调动、活动频繁。为了准确掌握敌人的动向,地方群众为红军人员当向导,观察敌人动静和去向,为红军提供情报。
二、搜挖地主粮窖、征集粮食。地主石成玉,在红军来前把粮食埋藏了。在农会成员的带领下,搜挖出埋藏在羊圈里存放的二十五、六石粮食。于此还挖出了另一地主王明堂埋藏的十多石粮食。这些粮食除供给红军外,大部分分给了头坝堡和附近的魏家庄、严家磨等村庄的贫苦群众。分配时根据这些穷人家庭人口多寡和困难程度来决定,多则每户分三、四斗,少则一、二斗。
三、为红军磨面提供生活方便。这个红军连队在驻守期间,生活十分艰苦,吃面粉也很困难。村主席发动群众,集中组织了四、五盘石磨和牲畜,终日为红军磨面。还在红军武装人员的保护下,动员起来的地方群众的配合下进山赶来地主恶霸的牛羊,为红军宰杀筹集肉食。红军做饭缺少锅灶、柴禾,村政权成员动员群众捐送了炊具、柴禾、烧煤等。在饭锅不足的情况下,群众送去水缸让红军代锅煮饭。为了缓和部队衣服单薄,褴褛和天气严寒的矛盾,还从地主家征集了部分皮毛、毛毡为红军缝制皮衣、皮毛、用毡条缝毡鞋等,为这个连队完成警戒任务提供了各方面的方便。
四、协助红军拘留、制裁了瓦解军心、动摇军纪的不法分子。据张贵、魏发荣回忆:居住在头坝堡的两名四川籍游民,早年来祁连山拾蘑菇、挖药材、狩猎等,红军来后,听口音大多是四川籍人,就在同藉战士中间,利用乡土关系散步对红军的不满,“红军生活条件差”、“红军打不过马家军,不如摔掉枪杆子回老家”等煽动红军战士,后被拘捕,除一刘姓的教育释放外,另一何姓游民顽固不化,后被红军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