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投日时中日两军还对着垒,他以中方二号位一溜烟跑到对面当助攻手,这不叫“汉奸”你说说该叫什么?其实,汪投日的动机,未必因他少年时曾有壮举便依旧高尚。他当然会把自己往哀悯天下、不忍刀兵血火的仁人形象,朝脏了我一个、活了亿万个的我佛精神那边塑造。后人听其言而审其行,得窥人心人性的复杂微妙可矣。但完全照着诗文去想象政治人物的内心世界,那就危险了。一个人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情怀境界大相径庭,是很正常的事。更何况在中国近现代剧变的魔术舞台上,什么奇迹不能发生呢?
政治家应该无情,有情是搞不好的,成王败寇,这个是历史证明的,历史也是按这个标准写的。无情未必真豪杰。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以成败论英雄,整个中国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成王败寇的历史。汪精卫之所以臭名昭著,我想和他的行事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吧?近现代史是因为你们看到了多种不一样的说法才觉得被扭曲, 古代史是因为多种说法都被和谐了才觉得是真相。是吧?曾经的中国人非常不希望做亡国奴,在现阶段,汪精卫的“卖国贼”帽子也许无法甩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对其评价和今人对其评价可能会大相径庭。“扫叶吞花足胜情,巨公难得此才清。”这是钱锺书的诗句。显然,他很感叹汪精卫——一个政坛人物有那么多的诗人的感情与才华!
借汪精卫绝笔之作《朝中措》以结束:“城楼百丈倚空苍,雁背正低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阑干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经几度兴亡”。汪精卫从政一生,诗词也伴随了一生。据说,他病重时曾表示:不要留存文章,可留的只有诗词稿。他的诗篇咏山河,哀民生,痛名节,弥漫着悲苦凄凉,萦绕着忧国情思。负罪人带着他的心魂走了,不知他进了天堂还是下了地狱?一往凄清,同诉飘零。无论灵魂停留于何处,我想,是非功过,在夜的清幽裹,他也会显示出属于自己的魅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