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里有毛泽东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见证人孟锦云的回忆——这天,主席把诗刊杂志要发表的他的两首词的清样,拿给小孟,对她说:“小孟,请你把这两首词读给我听听。”小孟拿过来,也不先看一遍,马上就读起来:
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年)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小孟用高声快速地读了起来,当她读到“不须放屁”这句的时候,她扑哧一下笑出声来。“主席,您写不许放屁,可您今天放了28个屁。我都给您数着呢。”
“噢,你还给我记着黑账。”主席也笑了。
“活人哪个不放屁,屁,人之气也,五谷杂粮之气也。放屁者洋洋得意,闻屁者垂头丧气。”
小孟听了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小孟边笑边说:“那您为什么在词里还写上‘不许放屁’?”
“两回事情嘛,孟夫子。”
《念奴娇•鸟儿问答》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一月号,距离毛主席逝世仅有8个月。记得当时好像是臧克家先生还说:放屁二字入词,开历史先河,石破天惊。(大意)《鸟儿问答》以国际政治为题材,批判的是苏联赫鲁晓夫。作者自比鲲鹏,把赫鲁晓夫比成蓬间小雀,“不许放屁”赫然纸上。两个鸟儿,一个“鲲鹏展翅九万里”,一个“蓬间雀”鼠目寸光。这里一个象征“革命力量”,一个象征“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被革命吓破了胆。词中“三家条约”指美英苏三家签订的禁止核试验条约,我们认为那是核垄断。“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是指:时任苏共领导赫鲁晓夫在1964年4月访问匈牙利时曾说:“共产主义就是人人有土豆牛肉汤喝”。言简意赅,直刺要害,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讽刺,一看就明白。最后大鹏怒斥“不须放屁”,革命要席卷,天地要反转,这都是当年习惯使用的自我膨胀式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主席一空依傍超越前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属于痛斥敌人,表现了主席对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切齿痛恨和鄙视。言之不足,故痛骂之。但是,现在回味,全词气势依旧,胸襟依旧,还是“北国风光”的浩然之气,但韵味稍欠,尤其下片的议论过于口语,而“不须放屁”尤其突兀。但无论如何,“放屁”入词,而且不是故意镶嵌,的确也是现代词坛可记的事端。正因为作者用了此两字,而使诗词达到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的更高境界。
难就难在这个“不须放屁”。《上海书评》2014年8月3日刊小宝《却喜心情似小儿》一文,论近人林庚白的诗,引及其“设句新奇的新诗”《只要我的心换你的心》,说“月经侧漏入诗,比放屁入词要早几十年”。这句话,固属诙谐调侃,但其实却是错的。《鸟儿问答》作于1965年,林庚白的诗,则作于1930年代,说“早几十年”,并无问题。问题是,“放屁”二字,被写进词里,早在清中叶就有了。张南庄《何典》第一回“词曰”:“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这首词的词牌,便是《如梦令》。民国时期,吴稚晖作文说话,每喜引此,遂成了他的口头禅。——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无论如何,“放屁入词”的始作俑者,不是《鸟儿问答》的作者。
鲁迅在其《半夏小集》里说:“作为缺点较多的人物的模特儿,被写入一部小说里,这人总以为是晦气的。殊不知这并非晦气,因为世间实在还有写不进小说里去的人。倘写进去,而又逼真,这小说便被毁坏。譬如画家,他画蛇,画鳄鱼,画龟,画果子壳,画字纸篓,画垃圾堆,但没有谁画毛毛虫,画癞头疮,画鼻涕,画大便,就是一样的道理。有人一知道我是写小说的,便回避我,我常想这样的劝止他,但可惜我的毒还不到这程度。”幸好毛主席的“放屁”没有具体的描写,仅仅斥责而已。
但鲁迅先生自己确实屡屡犯忌讳的:如二十年代指斥陈西滢“翻身充当便所”,三十年代就叶灵凤借其小说人物魏某“照着老例,起身后我便将十二枚铜元从旧货摊上买来的一册《呐喊》撕下三页到露台上去大便。”的攻击回答:“《戏》周刊上已曾发表过曾今可叶灵凤两位先生的文章;叶先生还画了一幅阿Q像,好像我那一本《呐喊》还没有在上茅厕时候用尽,倘不是多年便秘,那一定是又买了一本新的了。”而且犯得刀刀见血,犀利无比。
追溯当年,乃祖之风,山高水长。不禁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屁颂》。说是阎王一不留神放了个屁,有秀才小鬼连忙即兴创作一首《屁颂》呈上,赞曰:
“高耸金臀,宏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兰麝之味。臣值下风,不胜馨香之至”。毛泽东用“屎”字入诗,是在《送瘟神》七律二首的头一首中。诗曰:“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矢”字与“屎”字同。作者妙用了“人遗矢”的典故,说明血吸虫害之大,也非常准确地抓住了病人的特征。因为患了血吸虫病的人,是腹大便便,经常拉屎水的。病人到了这地步,已濒临死亡。试问,古今正派诗人,有哪几个敢用屎屁入诗词的?而毛泽东敢用了,这正是毛公诗词与众不同及其豪放气魄之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