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集到的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为数不多的宝贵诗篇中,有一首《次如夫子〈伤时事〉原韵》的七言绝句。关于题目中的“如夫子”其人,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一书中,在这首诗后有个注释说:“如夫子,即张皞如先生,当时南开学校语文教师,有爱国民主思想,支持学生的进步活动。”仅此而已,可谓语焉不详。可惜这位与一代伟人有过诗词酬唱吟咏,当过一代伟人周恩来老师的“夫子”世人知道的很少,见于文字的记载更少。
张皞如,名穆熙,字皞如,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全天津卫是声震遐尔的文章高手,素有“夫子”美称。1878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大许孝子村,于1905年离家赴保定深造。由于他天资聪慧,进取心强,成绩优异,受到美籍英语教师麦伽利先生的器重。南开老校长张伯苓先生留美回国后,最初在保定大学任课,经麦伽利教授的推荐,认识了张皞如,并对他才华和学识备加赏识。张伯苓先生创办南开学校并主持校务时,恰逢张皞如被选为河北省参议员,便聘请他到南开学校任语文教师。当时,少年周恩来正在南开中学读书,张皞如便成了周的老师。周恩来不但学业方面名列前茅,而且积极从事爱国进步社团活动,与几位同学发起成立了“敬业乐群会”,创办了《敬业》杂志。张皞如很赞赏周恩来的才情,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像许许多多老师一样,张先生想通过课堂教学,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最喜爱的学子。周恩来思想开放,品学兼优,必然引起张皞如的注意,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周恩来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学业很得如先生的赏识。颇能说明这种师生情谊的,是两个人经常在《敬业》杂志上以诗词唱和,共同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张皞如那首七绝诗《伤时事》,就是在那个时期写作的。当时辛亥革命已落入低潮,数年前成立的中华民国被淹没在军阀混战之中。1916年,袁世凯死后,张勋为打击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处心积虑地拉拢和勾结各地军阀,在徐州阴谋订立北洋七省军事攻守同盟,意在复辟封建帝制。张皞如从报纸上看到徐州会盟的新闻消息,怒发冲冠,奋笔写了《伤时事》一诗,对中国向何处去表示出严重的忧虑。
诗前面有段附言:“九月二十八日阅报,见徐州会盟,祸已近眉睫,政府犹用敷衍主意。国家生命已断送于数人之手矣,不禁掷书流涕,遂成口号。”下面是诗的原文:
太平希望付烟云,误国人才何足云。 孤客天涯空有泪,伤心最怕读新闻。
一个有着爱国民主思想的人,既愤怒痛斥张勋复辟,又对中国向何处去表示出严重忧虑,充分体现了一个进步人士的道德良知。周总理的这首诗不仅是步老师张皞如那首《伤时事》的原韵,而且与张皞如的诗发表在1916年10月出版的同一期《敬业》杂志上,可谓师生同道,共克时艰。周恩来总理这首诗的标题是《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原诗为:
茫茫大地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 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
周恩来和诗的开篇,从军阀重开战的风云突变写起,明确地指出,由反动军阀所造成的“举国昏沉”的黑暗局面,是不足道的。表现出敢于蔑视强暴和立志变革现实的革命精神。诗歌的后两句,借用草木摇落的秋天和凄切哀婉的虫鸣,表达了对反动当局的严重不满和深切失望,并暗示出封建军阀张勋之辈复辟倒退的喧嚣正如秋虫一样,不过是死亡前绝望的哀鸣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