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宜,河南省人民为你自豪!您天真、无邪、正直、善良、聪明、能干、光彩、美丽。
谢静宜,一个经历特殊的平凡人。她曾一度掌控清华、北大,甚至赢得毛泽东、江青等一干人等的欢心,并且进入了中共中央的核心。这时的她,在文革时是“封疆大吏” ,成为备受瞩目的政治人物。除此之外这位女性在政坛上也十分厉害,掌握着中国的大局,谢静宜本人与毛主席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被称作毛主席的贴心人士。由于她工作认真负责,办事能力强,因而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和信任,成为毛泽东身边的得力助手。
曾任毛泽东主席机要秘书长达17年的谢静宜,此后跟随毛泽东走遍大江南北。于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那风风火火的17年,却过着清雅淡泊生活的人。“小谢”叱咤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曾被主席亲自点名为北京市委书记,不是政治局委员,却可以出席政治局会议,这是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荣任的最高级别。“文革”的风暴。把她高高地抛上了浪尖,使她成了全国知名的风云人物,那场风暴过去之后,她又被抛到了谷底。随着岁月无情的流逝,她在人们的记忆里逐渐消失了,消失的几乎无影无踪。一个曾为人们熟悉后来渐渐淡忘的人,就是曾经亲身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恐怕也很难记得起她了。
谢静宜(1935-2017)商丘人。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长春七九三部队(今解放军电子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195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青年委员兼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职。1958年进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学校进修。1959年任毛泽东主席的机要员,被暱称“小谢”。1968年,被毛主席派遣来到北大与清华了解校园文革情况,后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任北京市市委常委,1973年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谈及谢到北京市委任职的经过:“在这里就有必要谈一下谢静宜的情况。大概在1973年时,谢静宜调到北京市委任书记处书记,她是中办机要局的人,与毛主席很熟。谢静宜调来前,是周总理与我谈的话,周总理说,就派谢静宜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可以经过她向毛主席反映一些情况,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见该书页196)。
1976年文革结束后,谢静宜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接受审查;后“因坦白认罪较好”,1981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她的爱人苏延勋,1991年病逝。2001年9月9日是她丈夫的祭日,谢静宜的词《江城子•悼念亡夫》是这样写的:
十年阴阳各一方,离别久,情深长。相隔遥远,亦 可话家常。暮暮一同观天宇,谈古今,论短长。朝朝阳台赏花香。葡萄垂,花齐放。相顾笑看,群鸟寻觅忙。静 观天下 人间事,柴门院,心宽畅。
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谢静宜总是闭门谢客,不愿意和外界接触。 谢静宜对丈夫十年来的思念,对青梅竹马爱情以及三十多年恩爱相处的回忆,都浓缩在了这首不到70字的词篇里。数十年的朝夕相处和患难与共,全都跃然纸上,历历在目,真真切切,真可谓感人肺腑。而当读者读到“静观天下人间事,柴门院,心宽畅”一句时,在切身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式生离死别的悲痛之后,又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境界。爱人的去世,使谢静宜几个月都在恍惚中度日。每逢9月9日丈夫生日,她都会去香山脚下苏延勋的坟前为他扫墓,十几年来不曾中断。而体现在词里的这种矛盾式情感,却正是谢静宜爱情观乃至人生态度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