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樵松,媒体少有关注过他,一名抗日战场上的优秀将领。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以往的宣传忽略了他,史书更是少有披露。他投奔光明未果,魂断于新中国的门槛。人们不应该忘了这些在黎明前倒下的国民党将领,他的鲜血与生命,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加快胜利步伐,减少牺牲与损失,具有难以估量的非常价值。
黄樵松,1901年出生,河南省尉氏县人。幼年时,家境贫寒。1920年考入淮阳县省立第四中学,因而发愤读书。1922年,考入冯玉祥部学兵团。1924年,黄樵松被挑选担任冯玉祥卫队连连长,不久升任营长。1930年,黄樵松随冯玉祥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抗日救国的伟大号召,26路军官兵中传出“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黄樵松面对民族危亡,产生了反对内战的思想。更感到愧对祖国和人民。他喟然叹息:“厮杀半生,如今还要打内战,国家何日得安定,人民何日得更生?”一天,他走到宜黄县城外卓资山,远眺北国大好河山,不禁在庙宇墙壁上写道:“遥望东北半壁沦于日寇之手,实我辈军人之奇耻大辱,何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在抗日烽火中浴血奋战中屡建功绩的黄樵松作诗以志胜利:“陈兵娘子关,壮志薄云天。笑斩鲤登头,放歌大板山”。经此战后黄樵松蜚声华北,升任27师师长。台儿庄战役,黄樵松自始至终率部战斗在第一线,因功获颁民国时期军人最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
1945年11月的保卫南阳阵亡官兵纪念碑,以不足二百字的斑驳碑文,讲述了70年前黄樵松部孤军血战保宛城的悲壮历史,他临危受命后,为表抗战决心,他令副官为自己购置白茬棺材一口,上书“黄樵松灵柩”五个大字,放在指挥部门前,并带领143师全体官兵高声宣誓“南阳为我等冢墓”。其抗日之决心,保宛之胆魄,由此可见一斑。面对日寇践踏,国土沦丧,黄樵松在写给妻子王怡芳的信中说:“此挥师北上,将与日倭决一死战!他不死,我便亡,最后关头便是今日。”信中,黄樵松还写下了“救国寸肠断,先烈血成河。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的诗句。
守卫南阳是黄樵松参加抗日的最后一次激战,经七昼夜激战,顶住了敌人的压力,阵地巍然未动,守卫南阳是黄樵松个人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他抗日史上的光辉篇章。黄在撤出南阳时恋恋不舍,曾吟诗曰:“别矣南阳城,回顾复回顾,红杏暗送香,白水牵衣诉……待到胜利日,再望诸葛庐”。作家姚雪垠曾写下了一本《铁打宛城》小说,描写了黄樵松坚守南阳的悲壮场面,以赞颂黄樵松的忠勇及对抗战保卫名城的贡献。
黄樵松,共产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政治上真诚同共产党人合作。结识了八路军将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相互交换了对日作战战略战术。明确向共产党表示:“如果形势紧迫,我可以把队伍拉走,靠拢新四军,继续抗战”、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黄樵松对时局感到抑郁苦闷,常借养病在家写字吟诗。他曾写到:“十年戎马久离家,踏遍关山与水涯。待到成功归故里,携儿月下种桃花”。以表达自己不再参预内战。但闲居年余,还是被强令召回军中。
“我绝不会做民族和人民的罪人,逼得走投无路,我会杀它一个回马枪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他认识到,抗日救国必须依靠共产党,这为他以后投奔共产党走向光明奠定了思想基础。1948年11月,准备“来一个突变”,产生率部起义的想法。派王震宇、王裕家到人民解放军指挥部,商议起义的具体事宜。后事泄阎锡山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诱捕了黄樵松。
蒋介石对黄樵松计划起义十分恼怒。黄樵松在太原被扣期间,蒋数次致电阎锡山,要阎将黄等押解南京。6日,经北平,黄樵松等人被押往南京,入狱后,明知必死,但他镇静如常,毫无畏惧之色。面对敌人的屠刀,黄樵松用一块白手帕上写着“死而无悔”四字。以豁达的胸怀,吟诗作文,留下了《卧室颂》、《骊歌》、《黑暗的早晨》和《铁窗晚眺》等诗文,借以发泄愤懑和抒发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并给妻子写好了遗书“平住气、稳住心,很慎重地筹划后半生的事情。”烈士的遗书原件,现存于太原双塔烈士陵园。
写给夫人王怡芳的遗书中有“我为正义而死在首都金陵,是难能可贵的,你应当替我而高兴自豪。”一位在南阳人眼中血性与才情兼备的中国军人,就此走完47岁的一生。70年前写下《绝命诗》“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表达了他矢志追求真理,愿为光明的新中国而献身的精神。夫人出重金买通狱卒,运出遗体,置棺立碑,葬于南京莫愁湖畔。
黄樵松生前写下了许多诗稿,字字情意深长、血泪交融发人深醒,表现了他追求正义,爱憎分明的人生情操。如《诗人节》:
榴花红,红似血;热情沸,赤胆裂;誓为祖国抛头颅,为民洒热血。 红似血,不是血;忠奸不易识,是非难辨别;笑那哭那,这诗人节!
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对内战的愤激心情。再如《榴花》:
“昨夜梦中枪声隆,朝来满院榴花红;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