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潜,(字涤庵,前清秀才)的眉批和总评就有150字。可见,这位前清秀才对毛泽东厚爱有加。不难想象,柳潜批阅时的快慰与喜不自胜,对这篇见解独到、文笔一流的作文,除了赞美、推崇与激励,竟还有超出尊重的敬畏。柳潜将毛泽东此作评为满分,是基于什么标准考虑的,后人无法得知,但他评价毛泽东“自是伟大之器……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积理宏富。”则体现了他的“目光如炬”,有先见之明。毛泽东后来果然如他预见,“力能扛鼎”,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柳先生坚持教书育人,在评语中,除对作文立论等方面评点之外,还独具匠心,反复评论毛泽东的人品,如柳潜老师自己不能目光如炬,是不能发现人才和说出此话来的。毛泽东此文展现了19岁的他所达到的超越同时代人的水平,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优秀之作。
清朝秀才出身的柳潜并不泥古,不喜欢弟子读那些内容老化、与时代脱节的文章,也不让弟子只在“统编”教材里使劲,柳潜有意引导毛泽东学习梁启超的文风。作文比赛前一个时期,毛泽东遵循师命,几乎每天都要交给柳潜一件强化训练的习作。想必这些训练同样得益于“报笔”之深锐观察,同样深受梁启超的影响。解放后,毛泽东曾向老师符定一打听柳涤庵(柳潜)的下落,得知“此人早已谢世,子孙后代情况不明”,毛泽东深感遗憾:“可惜了。袁大胡子不喜欢的梁启超式的新闻记者的手笔,是我向柳涤庵老师学来的。那篇《商鞅徙木立信论》,他给了我100分。”
“谁赢得人民,谁将赢得中国”。毛泽东认为:中国之衰落,乃是因为执政者与人民之间缺乏信任,这就集中表现为人民不相信法律,因为法律建立在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上,而那样的法律,只是分裂国家与社会、人民与执政者的工具。像历史上那些开天辟地的伟人一样,毛泽东的思想是早熟的,更是特立独行的。毛泽东之所以高度肯定了商鞅和法家,是因为商鞅颁布的“农战”法令具有深刻的平等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没有谁是天生高贵的,只有那些辛勤劳动和英勇战斗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而商君法的实质,就类似于毛泽东后来所说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2012年11月18日 ,用毛泽东手稿《商鞅徙木立信论》刻成的石刻,在长沙市一中揭幕,以纪念这位当代圣人。毛泽东此文展现了19岁的他所达到的超越同时代人的水平,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优秀之作。为文终是为人,毛泽东终成文章大家,与其胸襟、抱负、个性及才情等等莫不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