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物无言,见证峥嵘岁月。平凡小事,勾画非凡人生。《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的系列特别节目,包括《算盘》、《小餐桌》、《单腿眼镜》、《口罩》、《家庭开支账本》、《儿子的衣物》、《临终时穿的中山装》等共二十个连续播放的视频展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既平凡又伟大毛泽东的风范。
从细微处入手、从制高点立意、从精彩处落墨,于平实中见奇崛。“以遗物带出故事,以故事引出人物,以人物表现思想,以思想突显精神”。正所谓睹物思人,纪录片通过最平凡的东西润物无声,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更为立体而饱满的形象,拉近一代伟人与观众的距离,给予观众最平凡最细腻的感动。
12月26日,对于全世界穷人与被压迫人民来说,是一个最不能遗忘的特殊日子——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诞辰日。本想在毛主席诞辰日写点什么,表达自己对最敬爱的毛主席的深切怀念。然,适逢岁尾,恰遇期末,繁忙的工作让人理不清头绪,又赶上这些天气温无常身有小恙。翻阅旧文,发现一网友的几段文字,还算契合此刻的心情。稍作改动,藉此寄怀。由“公债私还”感受毛主席的德厚流光,高情远致,崇高伟大……
“1920年6月,(毛泽东)在上海期间,同陈独秀讨论过组织湖南改造促成会的计划和自己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这时,陈独秀正在上海筹备组建共产党。毛泽东为组织革命活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额较大的款项,在上海找章士钊帮助。章士钊当即热情相助,发动社会各界名流捐款,共筹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毛泽东”。
资料注解摘自《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P59页: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中说:“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于解读此事,章含之在《我与父亲章士钊》一文中有一段回忆。她说:1963年毛主席突然提出“行老有没有告诉过你,我还欠了他一笔债没有还呢”。从1963年起,每年春节初二这天,主席用自己的稿费必定派秘书送两千元,一直到1972送满累计两万元。主席还说:这个钱是给你们那位老人家的补助,从1973年开始还“利息”,这个钱一直送到行老不在为止。
毛主席的崇高与伟大举世公认,流芳千古,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热爱毛主席,都会由衷感到敬佩与自豪;毛主席的崇高与伟大浸润在每一滴血液中,渗透在每一个细胞内,每每阅读毛泽东的故事(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心生感动与感激。但环顾周遭,却又止不住潸然泪下。上述《毛泽东年谱》中的这段文字(包括注解),只是毛主席工作生活中极小的一个点,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伟人无私、崇高的境界。
作为一名职业革命者,“为组织革命活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额较大的款项”,主席请章士钊帮助筹得了一笔两万银元的资金。这笔募捐而来的钱用于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的革命党组织的发展,若一定要说是欠款,无疑是日后的共产党组织的“公债”。建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这笔“债务”一笔勾销也未尝不可。但我们从章士钊女儿的回忆录中了解到,主席却把这笔“公债”揽到了私人的名下,用十年的时间,拿自己的稿费还清。这是何等的境界!古今中外能有谁与主席比肩?
这段文字及注解中还透出这样一个信息:主席对影响自己革命人生的陈独秀是心怀感激的。尽管早期有着共产主义信仰并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于20年代末同中共分道扬镳,但毛主席依然尊重事实,1936年在同斯诺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是关键的,没有因其变质而全盘否定。单就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无私博大的胸襟,后继那些以全盘否定文革说毛主席“犯有严重错误”,以厚颜无耻的公权私用、丧尽天良的化公为私、奴颜媚骨的卖国求荣的天朝当政者,除了会假国民之根性,助资本之畅行,量神州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请问:你们有谁能望主席项背?
毛主席倾其一生,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大公无私的新社会,并为了维护和完善这个社会作出了巨大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一个社会的公平,维护了大多人的利益。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离去的40年,倘若失去一切福利与权利,又重新过上被压迫、被剥削生活的人民对主席的感激和思念之情将更越发浓烈。毛主席逝世40周年的祭日将临,谨以此文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切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