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坐落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原酃县)的炎陵山山腰正中的凹部。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墓四周,古木参天,山风徐来,松涛阵阵;陵前洣水环流,碧波荡漾,一望平川,稻浪起伏。一片苍翠掩映之中,金瓦红墙,层层叠叠,殿宇轩昂,分外壮观。
步入炎帝陵,映入眼帘的是江泽民同志1993年9月4日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石碑两侧,分立着神鹰和神鹿石雕。五千年的岁月,湮没了多少英雄豪杰,而只有他,岁月愈是久远,愈是为人景仰!五千年的风雨,剥蚀了多少雕栏玉砌,而只有他的陵寝,风雨愈是吹打,愈是肃穆庄严! 陵庙大殿正门上方悬挂着陈云同志的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第四进为大殿后面是四角攒尖的墓碑亭,墓碑亭的正中间树立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飞扬的大字。碑高1.986米,碑冠高0.4米,碑身的厚度为0.17米。设计者将1986年4月17日题字时间巧妙的暗寓于碑身的三维尺寸中。墓碑亭后面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寝。
胡耀邦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等方面工作,是很突出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耀邦同志在担任团中央书记兼湖南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其间,曾三次来到炎陵视察工作,两次来炎帝陵拜谒了炎帝。1986年4月17日,因为他亲自来过炎帝陵,切身体验了博大精深的炎帝文化,也考察了炎帝陵的悠久历史,亲笔为炎帝陵题写了陵款。确立了炎帝安寝在炎陵的地标地位,也为炎帝陵的修复与建设发展、为酃县更名为炎陵县奠定了权威基础。
炎帝陵的后山上,修建有御碑园,陈列了历朝历代祭祀炎帝的祭文碑51块,另外还有5块记事碑。在记事碑中有一块特别引人驻足的碑,它就是以胡耀邦同志讲话为内容的《为人民多做好事碑》就是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宗旨。这是1962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兼湖南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视察炎陵,从县城步行20多里来到炎帝陵拜谒始祖,被炎帝的丰功伟绩所感动,返回县城之后,在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大会上即兴做的一段讲话节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珍贵的文字。炎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及其原始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那就是“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昌盛而奋力拼搏。
“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胡耀邦同志生前几乎走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神州大地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他曾说:“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的事业更伟大,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好好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多干实事,如果这样,人民也不会忘记我们的。"正是炎帝的这些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前赴后继、不忘先祖、不忘人民、不忘党的宗旨的高尚情怀,从而更一步坚定我们当代共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多做好事、多干实事。
炎帝作为与黄帝并列的中华民族的始祖,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尊重与景仰。中华儿女不论漂泊何处,都被称作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的共同血缘纽带,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赖以彰显的精神支柱。炎帝陵修复以来共举办大型祭祀活动200余次,1993年、1994年、1997年、1999年、2002年分别举办了湖南省各界公祭炎帝陵典礼;株洲市自1992年以来每年都举办“炎帝节”祭祖活动;炎陵县也于每年清明举行公祭典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