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曾经几度分合,堪称千年恩怨。中越战争对中越两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伤疤,揭开这个伤疤需要勇气。但此文撇开这个沉重的话题,谈谈毕生致力越南革命的黄文欢同志的几副对联。
估计记得黄老文欢同志的的人不多了,这些年中越关系有所改善,所以黄文欢这个被大部分淡忘的人又慢慢的提起,当然很多年青一些的人不知道此公乃何许人也了。在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发出来供大家浏览,了解那段历史中的一个风云人物!
1980年6月26日被越南政府缺席判处死刑。病重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陈云、李先念等先后到医院看望和慰问。1991年5月18日,黄文欢同志逝世于北京,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这是1983年黄文欢同志游览蓬莱阁的题联。
黄文欢(1905-1991),越南老一辈革命家。为越南民族独立贡献一生的黄文欢同志是越南政坛最重要的亲华派代表,为两国人民争取到最大的和平空间。在黎笋反华屠夫统治时期,受打击、迫害被迫“叛逃”中国。1950-1957年为首任中国大使。1979年离开越南辗转到中国,越南先后宣布撤消其国会代表、国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越南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等职务,开除他的越南共产党党籍。
1991年5月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遗著编有《黄文欢文集》。黄文欢是中国人民最诚挚、亲密的老朋友,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为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同时也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一生用中文写了不少的诗歌、对联。1984年8月黄文欢题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英名,永垂不朽;越中友谊,万古长青”。1986年仲秋他为《对联•民间对联故事》题书一联:“革命精神千秋不易;越中友谊万古长青。”
1990年,徐向前元帅去世,黄文欢同志饱蘸笔墨,写就挽联:“身先士卒军心暖;威振沙场敌胆寒”。此联语言浅近而意蕴深沉,文字平白而感情真挚。如他挽艺术家赵丹“风流文采永存银幕上;音容笑貌常在人心中”一联,同样言语直白,对仗工整,显示出他的谴词造句的功底。初读此联,文字简明,朴素可亲;细细推敲,对偶精巧工整,可见黄文欢同志汉学功力非浅。
黄文欢,越南人心里的一块旧伤! 胡志明的亲密战友黄文欢也是一位汉诗爱好者。他不仅熟悉了中国的韵律和作诗法, 从而把汉诗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寄托。我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和1984年两度给他出版了由叶剑英同志题写封面的《黄文欢汉文诗钞》,包括汉诗73首。他的诗歌表达了革命者坚贞的气节,热烈歌颂了中越人民的深厚友谊。他在《题词一则》中写道:“黄河如带,泰山如砺,万古不移,越中情义。”
无独有偶,1983年7月,黄文欢同志访问山东烟台,在泛游烟台海湾时,黄老作了一首诗:“甲午当年敌势强,甘心附敌李鸿章。卫民保国孤军战,堪赞英雄邓世昌”。历史已走过近一个世纪,但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民族英雄邓世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战士在越南境内一老乡家里发现的壁上书:“客至岂空谈,四壁图书聊当酒;春来无别事,一帘花雨欲催诗。”联中透出一种恬淡田园诗翁的乐趣,表明了越南人民爱好和平,希望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当堪称妙联佳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