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新泰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诗词有曰:“终身施教创先河,绽放“陶花”硕果多。典范“晓庄”传四海,学陶路上唱新歌”。八十多年前的春天,陶行知在这里创办了晓庄师范,后来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曾经来晓庄师范参观,并作出这样评价:“这是世界教育革命的策源地!”
在行知路上,我撰有关陶行知的文章,作为对这位不朽教育家的纪念,坚定行知之路,收获一路花香。陶行知从事教育实践和理论工作是怀着最真诚的心迹来进行的,他的著名箴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是人类社会教育工作者从古至今以至于将来无限遵循的内在精神支柱,各民族著名的教育家们毫不夸张说都是这种内在精神在实践中的体现者,没有这个提前,一切教师的教育活动都会归为零,甚至是负数。
《新民晚报》叶元章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楹联:“窃火生涯,喜讲席重开,春风可坐;传薪事业,愿学灯长照,化雨同沾”。“真教育”是您的理想。您一生都以“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而战”激励自己,对一切形式的虚假教育充满了厌恶,因而热切呼唤教育的真挚、真诚、真实。良言明远道,人生首要学为人。您大声疾呼:“为人须为真人,毋为假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从纪念馆远远地就看见墓地前矗立着一座的高大雄伟的牌坊,左右两边的石柱上,是由郭沫若书写的您形象的表露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横梁石碑上刻写着您手书的四个大字:“爱满天下” 塑像基座上刻着毛泽东的手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依然醒目。
一生纵笔字挟风骚称雅士的知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 丁锡满先生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楹联:“民兴国行兴教;育德育知为育英”。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那年他55岁。12月1日,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他们要送这个人,送他回他的晓庄,沿路上的人们唱着哭着:你去了,我们穷孩子的保姆,我们的朋友,人民的导师。陶行知灵枢由沪抵宁,葬于劳山之麓.毛泽东向陶行知敬献挽幛“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挽屏在飘。而旁边是宋庆龄亲笔题写的四个苍劲大字“万世师表”。名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穆陶先生挽联有:“看大地风雪,激扬四海降甘雨;仰陶公术业,奉献一生为细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世界皆同。一个世界文学奖项的获得者,除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外,还需要首先得到自己民族的广泛喜爱、影响与称赞,这样才能引起其他国家、民族与世界的关注。陶行知,他是人民的导师,他的一辈子给我们讲一件事,就是,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
中国诗词楹联网有联:“一代宗师,百世楷模,德高望重,义捐办学,情系工农,育才兴邦,立行知学说,创平民教育。捧心而来,不带草去,懿范薪火传万代;大众公仆,爱国旗手,心怀万民,报效中华,拯危扶溺,游说天下,肩国民重任,宣抗日救亡。名著百卷,箧无分文,高风馨德颂千秋”。
2014年徐敏豪在陶行知逝世68周年祭联祭词联:“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重平民农村关系国本;一个宗旨教与学相长先生即学生学生即先生唯实践服务人民大众”。陶行知教育思想之伟大在于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融通,在于知与行的辩证。叶良骏先生挽联有:“兴业全凭科教,喜见今朝成国策;安邦须得民心,尤应累世鉴殷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