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毛主席气度恢弘,胸襟宽广,但在路线斗争上,他有时候也表现出偏执狭隘的一面。在对张国焘路线的清算上,第一个被冤屈的重量级的人物是与他在井岗山上出生入死的红八军军长何长工。
《中国诗词楹联网》湖南华容解建军撰联缅怀:“别离故土,跟随主席东奔西走,沙场浴血,功勋卓著治家国;舍弃家庭,为了人民北战南征,豁达胸怀,魂归梓里慰英灵”。何长工,是红军早期最卓越的军事家,教育家,可谓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下马能舞文弄墨,他为朱毛会师井冈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何坤在武汉结识了革命巨人毛泽东。为了帮他摆脱反动当局的追捕,毛泽东根据何坤留学法国之前曾在北京的长辛店做过工的经历,特地为他改名为“何长工”,意为永远做人民的“长工”,这就是何长工名字的由来。追随毛泽东回湖南参加秋收起义,并为起义军设计制作了军旗,上面书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秋收起义失败后,追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此在毛泽东手下工作达八年之久。他又身负重任,只身一人前往湖南长沙,寻找党的组织,沟通了这支弱小红军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何长工不辱使命,苦于奔波,在广东韶关,一次偶尔的机会,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会合,为以后朱、毛两军会师奠定了基础。
没有谁能象何长工那样受到毛泽东如此器重和信赖,他是幸运的。可以说,他在井冈山时期的所作所为,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灿烂,光彩夺目的一段。有段联话曰:谷磨磨谷,谷随磨转,磨转谷裂出白米;(何长工)门锁锁门,门由锁开,锁开门敞迎故人。(毛泽东)1928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井冈山后,派何长工任工农革命军二团党代表。一日,毛何两人在一老农家中相遇,见老农正在推磨磨谷,何触景生联提出上联,要毛泽东对下联。毛说这联好呀,容我慢慢想来。回到住处见警卫员正在用锁开门,灵感一闪,有了下联,便对何说,何听后大赞。这幅对联运用了回文和顶真格作法,均有相当难度,可见何毛两人出联和对联的文字功力。
在中国革命史上,何长工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最辉煌的一页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现代革命京剧《杜鹃山》中的柯湘就是以他为原型的。何长工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出过洋,留过学,当过教书先生,出任过团访局团总。应该说,他的经历是复杂的,具有传奇色彩。红军时期,何长工活跃在军事工作的各个领域,当过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红军大学校长,建校有方;当过红军政委,治军有略;当过粤赣军区司令,作战有功。说他是红军元勋一点也不过分。毛泽东对他非常赏识,中央军委书记、红军总政委周恩来也认为何长工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屡屡委他以重任。周恩来在视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时当面表扬:“这个军校比黄埔军校办得好!”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组建红军大学,何长工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校长兼政委。长期从事军队院校教育事业,为人民军队做出卓越贡献。
他在白色恐怖中把党组织营救他妻子、儿女用的黄金,用来营救被关在敌人狱中的战友,自己的妻子、儿子、妹妹及其他40多位亲人惨遭反动派杀害;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对于官职只能上而不能下,这是常人所共有的心理。何长工的职务时升时降。土地革命战争时,其职位,时而由小到大,时而由大到小,这种变化假如放在今天,恐怕人们是很难接受的。他从班长、参谋、卫生队党代表、团党代表、红八军军长,逐渐递升,一步一个台阶。他的部下,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与他平级,有的还高出于他。他把职务看成是党的事业,而不是当官做老爷。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他的职务时高时低,从不摆老资格,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自己。正如毛主席给他所取的名字那样,为人民军队扛了一辈子“长工”,为中国共产党扛了一辈子“长工”,为民众扛了一辈子“长工”。
1951年初,任重工业部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何长工,1952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地质部,何长工同志调任副部长,后任党组书记,同李四光部长一起开创和长期领导了我国地质事业。他狠抓地质院校建设及勘探装备的自制,奠定了我国地质事业人力、物力的发展基础;同时强调提高地质科技水平,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使新中国地质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77年3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的何长工第一次重上井冈山。1980年10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何长工第二次重上了井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