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钩沉》编者按有:1938年3月中旬,中日两军在山东滕县展开激战,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领的一支草鞋军队,四天四夜的时间,用血肉之躯,以窳劣装备抗击拥有机械化装备和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阻滞了日军南下攻占徐州的军事计划,为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会战胜利赢得了时间。王铭章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与日寇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实现了他“城存则存、城亡则亡”的誓言。
王铭章字之钟,四川新都人。国民党抗日将领。这位川军统帅的形象外邪内正、大智若愚。台儿庄大捷之滕县保卫战阵亡最高将领王铭章将军,当年为国葬,国共两党领袖人物都有挽联。其抗日殉国后,国共两党知名人士亦纷纷挽联致哀。由此可知,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挽联有曰:“八载净妖氛,痛击倭奴,青史辉煌功不朽;五洲同敌忾,共尊民主,碧空澄澈景常新”。国人对于为国为民的抗日英雄的深敬缅怀礼拜,向来是人无分党派,地无分红白的。
参曾率部加淞沪抗战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治中闻悉王铭章英雄捐躯后,悲恸万分撰写的挽联曰:“滕县裹尸还,大节无惭书信史;台庄歼敌寇,捷音料可慰重泉。”悲凉中见慷慨,品评中存真情。“信史”,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也即高远宏大的志节。此联突出逝者在滕县及台儿庄战役中的功绩,赞颂其马革裹尸、血战疆场的大无畏精神及可书“信史”之“大节”,同时以“捷音料可慰重泉”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告慰,言其死得有价值,将名垂千古。
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撰写的挽联:“君真三峡豪,拼血肉作墙垣,顿使瓮城成铁壁;我忝五区帅,率健儿驱巨虏,誓将凯奏慰忠魂。”充分表达了对爱将不幸牺牲的沉痛心情,紧密联系自己,以及化悲痛为力量的坚定信念,洋溢着叱咤风云的豪迈之气。上联以与四川相关的“三峡”誉其豪迈的气魄和宽阔的胸襟,并赞其以血肉筑长城,誓死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壮举。下联将自己置身联内,称作为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一定要率领众将士与“巨虏”日军血战到底,以凯旋的捷报和辉煌的战绩,告慰包括王铭章在内的诸多烈士“忠魂”。读之令人热血奔放,志气高昂。王铭章将军的遗体运到徐州以后,李宗仁上将亲自前去守灵。他看见王铭章的军装全是血迹,腹中的肠子和泥土“血肉模糊”成一团,李宗仁上将含泪脱下自己的上将军服,让士兵们给王铭章换上。
哭英雄举国志哀,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扬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5月9日,王铭章的灵柩运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武汉各界人士万余人前往恭迎,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联名撰写了一副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上联赞扬坚守孤城、视死如归的英雄胆略,下联赞颂其顽强抗打击日军、不惜以身殉国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联语以“是革命军人本色”、“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综述性语言,对逝者的功绩与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使之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熔铸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八路军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合挽联是:“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是真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奋,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新四军将领叶挺、项英挽以“民族之光”。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发表了追悼王将军的广播演词。
1938年5月9日,《新华日报》发表了公祭王铭章的悼词:《向为国牺牲的模范军人致敬》。“王将军在滕县西门督战饮弹倒地时,犹挣扎着不断地高呼:‘杀!’并对部属说:‘你们快同敌人拼去吧!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很痛快!’读了这一字一血的悲壮语句,我们不禁为王师长为国家民族英勇牺牲的精神,而致以无限的崇敬!王师长是我们炎黄的优秀子孙,是保国卫民的英勇战士,是中国的模范军人,他的死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中国人民,他的勋名将永垂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不死!”
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王铭章这种气壮山河的抗日精神所感动,并送了三块亲自题写的牌匾:民族光荣、烈比睢阳、死重泰山。其挽联为:“执干戈以卫邦家,壮士不还,拼将忠诚垂宇宙;闻鼙鼓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张澜先生为其遗像题词:“席卷青徐势正危,孤军捍寇苦支持,一城守死悲罴家,千载留名说豹皮。部属半为猿鹤侣,魂归应是雨风时。恍然纸上须眉动,酣战犹惊飒爽姿。”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填写了满江红词一首:“旧事休言,当共赴,民族危难!看身后,川中儿女,怒如涛卷。一路血痕风雨洗,几千新骨征尘掩。拼一死,力战守孤城,烽烟乱。忆往事,说滕县。逾甲子,山河换。但贼心未死,恶魂难散。钓岛狂鲨掀浪涌,鬼窟小丑吹磷闪。君勿忘,昨日旧心伤,史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