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文武双全。“戎马挥毫,儒将风高”其早年诗词,颇见功力。毛泽东赠朱德联有:“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不仅是统帅三军的总司令,出身行伍,一生戎马,但在其驰骋疆场、运筹帷幄之余,也写下了不少熠熠生辉的文学篇章,而且长于诗文联语,撰作了不少对联。其中,战争年代以挽联居多,和平年代撰作的名胜楹联也很有特色。
朱德元帅国学功底深厚,旧体诗写得好,楹联亦出手不凡。“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顸,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这一《题雪山关》之联是1916年朱德任讨袁护国军团长时由滇入川,与护国军总司令蔡锷一起行军,到了四川叙永县雪山关,二人合作的,极富军旅特色。这副对联虽是二人合撰,却是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借雪山关雄壮磅礴之势,联语抒发了蔡锷和朱德的宽广胸怀与护国壮志,充分表露了爱国将领叱咤风云、讨袁必胜的信念和英雄气概,气度非凡。后人将这副对联镌刻于雪山关南门之上,成为感人至深的山川名胜佳联,特别引人注目。
朱德于1919年在泸州城南的大校场陵园前,为护国之役壮烈牺牲的滇军将士修建纪念亭,命名“慰忠亭”。朱德撰挽联,表达缅怀之情:“与黄花岗同一馨香,气象森严,乾坤只有两堆土;续奇男儿无双祀典,风云叱咤,魂魄应归九虎关”。在驻守泸州期间,忧国忧民,心系天下兴亡,于思绪万端中撰写了一副楹联,表达自己的忧乐观:“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灯火系心头”。“唱酬寄兴”,以“舒心中锦绣,讽人讽事:泄腹内牢骚,忧国忧民。”与泸州一些知名文人成立东华诗社,“戎事余欢,逢场作戏,苦中寻乐,忙里偷闲”,求收“振兴东亚中华”之功,决不“寻花弄月”之实,称“联翰墨之因缘,永吟哦之乐事。惟求良友,无负河山。”在四川泸定县城西,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铁索桥上游二里处,解放后又新建一座宽大的铁索桥,朱德撰写了桥西石壁联一副:“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上联言史寄怀,下联抚今述志。联语古朴,而又明白如话,无不可解之处。
1957年,朱德参观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撰写诗史堂一副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诗圣,即造诣极高的诗人。宋人杨万里推崇杜甫为诗圣;明、清文人则称李白神于诗,杜甫圣于诗;叶燮《原诗》还有“诗圣推杜甫”的诗句。此联上比称草堂,下比崇诗圣,寥寥10个字把杜甫及草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概括得精当。既不赘述经典,亦不引语别人,却对杜甫作出了恰当的评价。此联笔调简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精练地写出杜甫与草堂的地位。上联指杜甫草堂长留于后世,受人瞻仰;下联指杜甫为诗圣,文章千秋,昭著万代,永受人们敬慕。
1962年,湖南岳阳楼建造一座“怀甫亭”,朱德为该亭题联一副:“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杜甫曾作《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当时吐蕃入侵,人民流离,杜甫登岳阳楼,看到“世上疮痍”的萧条景象,有心治世,无力回天,不禁潸然泪下。上联悼念生前,下联感其逝后。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位于洛水之滨,死在湘江,故联云“魂归洛水”。人间已经改天换地,只是诗圣作古,已再无诗咏此大好河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