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维吾尔族姑娘苏日亚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她怀抱婴儿笑容满面行走自如。“分娩时,援疆医生为我进行了‘无痛分娩’,帮助我不再经历疼痛折磨,我才能顺利产下宝宝。” 苏日亚说。
苏日亚口中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尼勒克的很多准妈妈都是凭借自身的努力生产,但是在武进,很多顺产的准妈妈早已开始实施‘无痛分娩’。”援疆医生、武进人民医院麻醉师陈晓东介绍,这是尼勒克县今年开展的首例无痛分娩诊疗服务,也是武进援助尼勒克全力打造特色产儿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4月,针对尼勒克县产儿科诊疗服务薄弱,武进派出了产儿科的7人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加上此前已到尼勒克的武进医疗专家,正式开启尼勒克特色产儿科建设,为当地的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这也是武进对口支援尼勒克建设9年来,首次就一项医疗服务进行专门援助。
一针解决孕产妇“之痛”
“实施无痛分娩其实非常简单,孕妇临产后只需要麻醉医师进行椎管内麻醉,调试好药物剂量,镇痛但不制动,孕妇还能自由活动,等待生产时再进入产房。”陈晓东说,推行此举,主要是为了帮助准妈妈减少分娩时的疼痛和产后的疲倦,提高分娩舒适体验,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即使孕产妇不能顺利生产,可以随时进行剖宫产,保障孕产妇和婴儿的生命。
6月13日凌晨,临产的苏日亚来到尼勒县人民医院,尚未有正规宫缩的她已经不能耐受腹痛,咬着毛巾还发出了痛苦的喊叫,而生产程进展缓慢,考虑到她不能耐受产程阵痛,麻醉师陈晓东建议采取无痛分娩,进行椎管内注药镇痛法,减轻其分娩疼痛,增强其分娩信心。在推注药物后10分钟,苏日亚平静下来,不再发出痛苦的呻吟。在之后的4个小时内,苏日亚行动自如,还向产房外的家人说:“我在里面一切都好,你们放心吧”。陈晓东一直在产房行麻醉后监护,当他观察到苏日亚脸部的表情出现变化时,便会及时为她注射药物,直至苏日亚生产结束。
“上海、苏州,包括我们武进早已实现了自动化注射,只要药物剂量调试好之后加入针管便会自动注射,但是尼勒克的条件有限,还需要麻醉师自行推射,这就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好孕产妇,才能及时为她们注射,方便她们分娩。”陈晓东说,其实,无痛分娩只需要一针药物剂量,然后配比调试,花费仅数十元,不会增加孕产妇家庭的太大负担。
据尼勒克县人民医院提供的数据,该县全年2000例分娩中,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孕产妇选择了顺产,但在过去的几年间,很少有选择顺产的孕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因为惧怕疼痛也增加了剖宫产率,如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也让医生无法及时进行手术,导致孕产妇或新生婴儿死亡仍有发生。“如果能够加大无痛分娩的推广力度,选择在本地生产的家庭会增多。”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武进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王丽雯说。
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正是因为尼勒克县产儿科诊疗服务整体水平低下,很多尼勒克的孕产妇选择了前往伊犁州进行分娩。一项数据表明,2017年前五个月在选择在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分娩的人数是629人,去年降至了470人,今年更是低至284人。“按照我们统计的人数,三年内的分娩总数与在县内分娩的占比从百分之96.8降至了百分之52.2,该现象更应该督促我们加快产儿科服务的建设步伐。” 王丽雯说。
王丽雯是我区首次派遣为期一年的柔性援疆医生,也是她第三次来到尼勒克参与援疆。几年前,她在尼勒克县严格实施妊娠风险五色分级管理,为高危孕产妇保驾护航,让全县的孕产妇和新生婴儿死亡率从原先的12.6‰降到了5.6‰,促使尼勒克县在该项医疗卫生领域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准,至今未变。
今年,刚刚来到尼勒克的王丽雯,便将目光瞄准了服务孕妇与新生儿的制度建设。经过1个月的再度熟悉当地情况之后,她便着手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孕产妇进入产房后的管理;新生儿如果出现病症,每公斤体重输液的速度、糖分的补充、热量的计算等;母婴在病房内,产科医生与儿科医生的巡查……一系列制度在她的手上开始建立。
此外,王丽雯每周二会开设儿科讲堂,为相关医生讲解儿科诊疗服务;同时,她还结合当地医生病历书写不规范的毛病,开展了全县病历书写大赛和心肺复苏培训,对全县妇幼专干每月进行儿保培训。
不仅有王丽雯的全力推动,柔性援疆医生、武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侯丽英是位产科医生,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她在尼勒克县人民医院连续组织开展了多场产科应急演练,训练当地产科医生实现半小时抢救产妇和新生儿;每周四开设产科讲堂,讲解妊娠常见病合并症等的规范诊疗和用药细节。
“产科与儿科必须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当地孕产妇奔波于伊犁州与尼勒克之间,更好地为尼勒克的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推动地方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王丽雯说,哪怕是一周甚至一个月能够改变当地医生的习惯,也是点燃尼勒克产儿科不断前行的“星星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