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老故事
董必武和一位普通教师的诗友情
2015-07-12 19:10:08
来源:《人民政协报》2004年06月24日
作者:滨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57年2月,董必武到海南岛视察,在海口市参观五公祠时,题了一首《游五公祠》诗:

  苏公祠并五公祠,

  唐宋人文已在兹。

  李赵兴亡千百载,

  丹心尚有海湖知。

    这首词随即发表在《南方日报》上,海南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唐虞政读到后,深有所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董必武,并附上自己的和诗两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喜闻董老谒公祠,

  一片丹心旅到兹,

  第一楼中添正气,

  海南世事雅传知。

    董必武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接到唐的信后,就亲自复信,也附上一首和诗云:虞政先生:拙作承和甚感,深情雅韵,见于字里行间,珠玉在前,拙句更乏味矣,再酬一绝,仍乞哂政!

    消然曾谒五公祠,

  一瓣心香只念兹,

  何事报端传拙句,

  竟蒙儋耳雅人知。

    董必武七月三十日

  唐虞政接信后,深为董老的谦虚所感动。从此他就用董老的诗句“儋耳雅人”自号,(儋耳是儋县的古名)也和董老成了诗友。

  1962年4月的一天,唐虞政收到董必武的一封厚厚的信,信附一张董的照片和一首诗:

  虞政先生:

  接您去年十二月三日的信又几个月了,因病出京休养,诸多废事,甚歉!

  承和我《写在辛亥革命回忆录前面》的五绝句甚好,已嘱抄付辛亥革命历史资料委员会以备采录……收信不复,失礼之至。烦向其他几位诗人代致歉意!

  您题赠毛主席的诗画未收到复信,因他在外时多,曾否寓目,不得而知。

  儋耳雅人的称号,足下当之无愧,看此信后也写了五律一首,另纸录陈,并希哂正!

  足下精于绘事,真一多才多艺人也!贱影一帧奉上存念,请察收,炭画费事,下敢请也,专复,顺候文安不一!

  董必武 四月十五日唐群儋耳秀,不愧雅人称。体脑皆劳动,情怀有爱憎。读书能得间,习画不逾绳。非昔黎歌比,余音杳杳应。

  唐虞政也将自己的照片和一些海南特产品寄赠董老“礼尚往来”。董必武当年7月又复信道:

  ……4月27日信早已收到,因本人出京,未即奉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观书有得觉思清”——董必武的读书学习思想
·下一篇:甘为“焦官”的谢觉哉
·国家原代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因病逝世 享年85岁(组图)
·红色头条-红笔杆:国家原代主席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因病逝世 享年85岁(组图)
·董必武之女董良翚:部分影视剧中父亲的故事违背史实(组图)
·董必武长征回忆:从毛儿盖到班佑(组图)
·庆祝建党百年·讲家风|董必武教育子孙“世为农人好”(组图)
·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特稿: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陈良新、刘建书、王慧: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
·特稿:湖北省红安县董必武红军小学:以红色资源为优势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董必武在武汉办报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