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两张桌子,几把木椅,一个茶壶,一部电话,在这间不足10平米的中央军委作战室,中国共产党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周恩来曾形象地说,这里不发枪,不发炮,只发电报。在这里,毛泽东亲自向全国各个战场发出了197封作战电报,纵横捭阖,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短短4个月,解放大军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三大战役为何如此迅速胜利?其内幕如何?我们首次为读者掀开历史上的神秘面纱,为你讲述这些重大战役背后一件件鲜为人知的秘密故事…… 毛泽东、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期间,共指挥了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战役(宛西战役、热河战役、冀热辽战役、宛东战役、晋中战役、豫东战役、兖州战役、涟水战役、襄樊战役、保北战役、澄郃战役、察绥战役、济南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荔北战役、郑州战役、应城战役、西北冬季战役、樊城战役、荆门战役、西北春季战役)、大小战斗190余次,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30万余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将战争推进到长江以南,造成向全国进军的态势。 先让我们共同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作一简要回顾: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从1946年7月起,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总任务,决定我军第三年(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 9月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恒:必须集中主力于北宁线作战,“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并强调要“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调动主力从长春、四平等地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我军首先以奔袭动作歼灭北宁路分散守备之敌,先后占领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等地,切断关内外敌人的联系;又以渗透战法,割裂锦北防御体系,占领葛王碑、帽儿山等主要阵地,封锁了锦州飞机场,切断了敌人的空运,并于10月1日攻克义县,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在义县战斗中,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朱瑞光荣牺牲。 10月2日,蒋介石见东北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组成援锦“西进兵团”和“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夹击我军。范汉杰依据上述部署决定“死守待援”。 10月4日,东北野战军指挥所迁往锦州附近,林彪、罗荣恒、刘亚楼在锦州前线根据锦州守敌防御部署和地形条件,东北野战军确定了攻锦部署:以第二、第三纵队及第十七师、炮纵主力并配属坦克15辆,由城北向南担任主要突击;以第七、第九纵队附炮一部由城南向北突击;以第八纵队由城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第一纵队在高桥担任总预备队,策应锦州和塔山两面作战。从10月9日起,我军对锦州外围守敌发起攻击,至13日,先后占领合成燃料厂、配水池、亮马山、炮台山、罕王殿、紫荆山等据点,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形。 10月10日,中央军委致电东北我军指出:这一时期的战局“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即使一切其它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胜利”。 10月14日,我军集中25万的优势兵力,向锦州城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至15日18时,全歼锦州10万守敌,活捉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