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珠江向学校赠送父辈纪念品
李亚明向学校赠送父辈纪念品
钟洪江向学校赠送父辈纪念品
吴志民向学校赠送父辈纪念品
吴志民向《丙安红一军团陈列》赠送父辈传记
一位少先队员一直在校门口等候,表达她听了报告后的感受,让人十分感动,我们的传播深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中,无数先辈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我们铸就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2024年11月6日下午,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领导徐亮、杨英伟的带领下,我们四位父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国将军的后代,带着父辈的荣光与嘱托,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贵州赤水耿飚将军红军小学。用亲身的经历、深情的讲述,为我们揭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开国将军们的伟大与崇高。
本次活动,五四、五五班的同学参加第一、二场开国上将杨至成之杨珠江、开国上将李天佑之子李亚明宣讲,三至六年级参加第三、四场开国少将吴岱之子吴志民、开国少将钟元辉将军之女钟洪江宣讲。
杨至成是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事业的主要创始人,是黔东南籍早期投身革命洪流的杰出代表。在40年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无数艰险困苦,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建树了卓越功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就是开国上将杨至成。下面有请杨珠江爷爷讲述他父亲的故事。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对人的一生都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红色,是热血的颜色,是激情的象征,更是我们伟大革命历史鲜明的印记。那两个关键词融汇在一起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下面,让我们聆听李亚明爷爷讲述他在成长阶段与父亲李天佑将军的故事。
在讲座之前我做个调查,请问:在座有多少同学父母在外务工?你对父母不在身旁的现象有什么想法或者感触?吴志民爷爷在小时候,父母也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随时陪伴在他的身边,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这个事情的。
相信有很多同学都听过这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各位同学在享受当今和平、快乐、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时,是否还记得90年前,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在1934年10月踏上了为期2年的长征道路。直至1936年的10月22日,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代表着红军长征胜利,才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下面,就由钟洪江奶奶为大家讲述红军长征途中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宣讲,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一次灵魂的洗礼。通过几位爷爷奶奶的讲述,我们将了解到四位开国将军在战火纷飞中的英勇无畏,在艰难险阻面前的坚韧不拔。感受到了众多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舍生忘死、不懈奋斗的崇高情怀。相信在这一次特别的宣讲后,我们都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更加坚定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拼搏奋进的决心!
赤水市丙安红军学校简介
丙安红军学校始建于1924年,当时校址在禹王宫(现丙安镇古景社区办公楼处)。解放后,搬迁到禹王宫下面的水井旁,命名为丙安小学,1966年,小学部搬迁到丙安街后山,附中部仍然保留在水井旁,直到1977年全部搬迁结束,更名为丙安乡(公社)中心校。2002年9月更名为赤水市丙安学校,2003年9月撤销了丙安乡教育辅导站,学校承担了代管全乡村小、幼儿园的职能。2008年9月迁到现址(古景社区观景路202号),建成为全日制寄宿式九年一贯制乡(镇)中心校。2016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贵州赤水耿飚将军’红军小学”,2022年4月更名为赤水市丙安红军学校。
2016年4月27日,我校举行了“红军小学”授牌仪式。从此,我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军小学的重要指示以及红军小学建设工程办公室和理事会的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红色教育。
我校坚持以“养浩然之气修博雅之学”为校训,以“以贤哲为范,扬和谐之美”为校风,以“爱融于教,业精于勤”为教风,以“文质淳美,学思融乐”为学风,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现服务于为丙安镇三村一社区,共16个村(居)民组,服务面积134.28平方千米,总人口2301户6767人,现有集镇人口536户1899人。学校占地面积13328平方米,建筑面积5568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132名学生,在岗教师19人。
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功能校体系建设工作,2024年春季学期功能校正式开班,2024年春,秋两学期连续有赤水市 第二小学五年级两个教学班、共179名学生到功能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体验活动,功能校建设成果显著,得到家长一致认可和社会的好评,现已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典型案例。
近几年来,我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知与练能相统一”的高效课堂,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以“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四在校园”、“长征故事进校园”等为载体,以讲、唱、编、走、观、塑、训、劳“八个一”活动为形式,实施红色教育,传承红军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