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利副团长整理花篮缎带
全体团员合影留念
左起:高崎、刘敏(朱德外孙夫妇)、叶莲(叶挺孙女)、吴志民、彭伊娜、顾志杰(彭拜孙女夫妇)
2024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一行前往湖南省桑植县参观贺龙纪念馆。
贺龙纪念馆于1996年建成,馆内共展出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337幅,文物文献138件。展览共分“桑植骄子”“北伐名将”“南昌起义总指挥”“率部长征”“威震抗日战场”“征战大西北 解放大西南”“人民功臣”“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等九部分,全面地展现了贺龙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尊高大的立于鲜花丛中的贺龙铜像,他身着任政府副总理时的服装,向阔别几十年的家乡走来,深情地望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望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前来参观的游人。
纪念馆是一座融现代建材,仿古工艺和民族风格为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纪念馆三面环水,玉泉河、天在溪、鱼鳞溪绕馆而过。平面图近似一把巨型菜刀,隐寓贺龙当年两把菜刀革命。大门上首的墨色大理石匾额上,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的“贺龙纪念馆”几个烫金大字。
第一部分桑植骄子
贺龙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他家境清贫,读3年私塾,辍学种田,做裁缝,当佃户,赶骡马,对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他胸怀理想,17岁加入哥老会,18岁加入中华革命党,20 岁刀劈盐税局,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
1896年3月22日, 出生桑植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家族,在这里艰苦地渡过了当佃户、赶骡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目睹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因而,从小就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1916年他刀劈盐局,夺取枪支,响应蔡锷讨表护法;1923年,他驻军四川涪陵,扣押了为北洋军阀运送军火的日轮“宜阳丸”,缴获全部军火;1924年,在沅陵,他炸毁了英国人侮辱中国的“辰州教案”石碑,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1925年,在澧州,他致电声援“五卅”惨案,捐款3000银元资助上海工人和学生。同时,在九澧赈济灾民,劝种杂粮,兴办教育,恢复平民工人,整修道路等,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作。
第二部分北伐名将
1926年7月,国共合作誓师北伐。贺龙毅然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担任左翼北伐军主力,收复津澧、激战荆沙、占领宜昌、进驻汉口、鄂城整编、会师开封,连战皆捷,战功卓著,被誉为“北伐名将”。在北伐的艰辛征途中,贺龙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1926年,他率师北伐,是“战绩最大,声威最高”而“异常奋勇”的“钢军”,成为著名的左派名将。贺龙之所以如此,除了他英勇善战的军事指挥才能外,最重要的是他接受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并委以重要职务,促使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大大提高,因而声名远播。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宁汉合流,蒋汪携手,进行大肆“清党”活动。担任第20军军长的贺龙却以扩编为名,招了许多共产党员和工人纠察队。
第三部分南昌起义总指挥
大革命失败后,贺龙坚决站在人民一边,接受共产党的决策,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0 军开赴南昌。1927 年8月1日,贺龙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革命不断遭到挫折的危急关头,贺龙坚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第四部分创建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经中共中央批准,贺龙回到桑植,组建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开辟湘鄂边根据地。1930年7月,贺龙率部东下洪湖,成立红二军团,开辟湘鄂西和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10 月,贺龙率部与执行长征先遣队任务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发动湘西攻势,策应中共中央战略转移,发展并壮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第五部分率部长征
1935年11月19日,贺龙率部从桑植出发,南下湘中,西入黔滇,突破乌江,回旋乌蒙山,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坚持北上,通过草地,发动甘南战役,胜利会师将台堡,为中国革命保存大量有生力量,有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六部分威震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率领120师奔赴前线,创建晋西北、晋绥抗日根据地,挺进冀中,转战晋察冀,粉碎日顽夹击,巩固根据地,保卫党中央。1942年5月,贺龙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统一晋绥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指挥与军事建设、财政经济建设,加强党政军民关系,开展整风、练兵、大生产运动,参加全面反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七部分 征战大西北 解放大西南
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贺龙率部打响晋北战役,使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联成一片。1947年7月,贺龙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陕甘宁、晋绥两地区工作,全力支援西北解放战争。1949 年10 月,贺龙率部参与指挥成都战役,解放大西南,改造起义部队,指挥进军西藏,建设大西南,功勋卓著。
第八部分 人民功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龙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1952年11月兼任国家体委主任,1955年9月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贺龙积极开辟新中国体育事业,参与领导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1955年贺龙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军衔。他根据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既抓解放军建设,又抓民兵建设,既抓机关又抓基层工作。为强化武装力量,他视察了各军兵种,强调各军区领导的屁股要坐到人民武装方面来。1962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反华,中苏矛盾加剧,他主持中央军委工作,通过调兵遣将,迫使蒋介石放弃反攻大陆的冒险计划。同时他命令边防部队对入侵的印度军队,给予有力的还击。他在全军开展了大练兵、大比武的活动,深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好评。
1960年1月,贺龙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又以巨大的精力投入国防工业建设。当时,军工厂房、产品质量低劣,军品任务一再延误,飞机试制3年还交不出一架合格的产品,他便对全国重点军工企业进行检查指导,解决质量问题。他提出国防工业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体现了他对国防工业建设和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远见卓识。经他几年的殚精竭虑,合格的飞机出厂了,中国第一颗原子试验成功了。我国不仅能生产核武器、火箭、导弹和航天器材等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实现了他要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的愿望。
杰出的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
1952年,贺龙任国家体委主任。当时,全国没有一支健全的体育运动队,也没有一处象样的体育场馆,体育人才更是缺乏。他于是从机构设置,延揽人才,运动员选调、训练,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在全国广大农村出现了“排球之乡”、“武术之乡”、“足球之乡”、“游泳之乡”、“田径之乡”、“摔跤之乡”等等具有群众性和民族性的体育活动的新局面。各级体委还大办“业余体校”,培训了大骨干和人才。
他在抓普及的基础上非常重视提高,要求向世界体育冲刺,把“东亚病夫”的帽子丢掉。他选定登山、乒乓球、羽毛球为突破口,相继夺得了世界冠军。当时,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关系的大门。
1966年,全国有等级运动员1000万人以上,其中运动健将3392人,打破世界纪录145次,获得14项世界冠军。由于他对体育事业的独特见解,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使新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不仅洗刷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而且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迈进了一大步。
第九部分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969年6月9日,贺龙被迫害而死。贺龙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善于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用于实际。他光明磊落,刚直不阿,顾全大局,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对革命坚信不移,对困难从无畏惧,始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贺龙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全党、全军和亿万人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