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南郑州2015年6月14日电(温新建)日前,全国第三届旅游门券交流节暨河南省第十届票证门券交流会在郑州碧波园珍宝大世界成功举办,作为本届交流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票证门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张兴华的《血肉长城》---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实物门票展览,更为本届交流节锦上添花。
《血肉长城》——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实物门票展览,倾注了张兴华的极大心血,展览共分七大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第三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军暴行、惨绝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多方支援;第七部分:历史胜利、面向未来。每一部分均由精心挑选的精美实物门票,配以文字说明组成,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场景,告诫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
《血肉长城》抗战胜利门券展第一部分:民族危机、救亡兴起
《血肉长城》抗战胜利门券展第二部分: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血肉长城》抗战胜利门券展第一部分:抗战灯塔、中流砥柱
《血肉长城》抗战胜利门券展第五部分:浴血疆场、民族壮歌
《血肉长城》抗战胜利门券展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多方支援
《血肉长城》抗战胜利门券展重庆大轰炸实物门票
附:张兴华《血肉长城》——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实物门票展览。
综述
日本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岛国,与中国隔海相望,被中国誉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在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有着几千年的交往,但是,随着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逐渐踏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决定了《对华政策纲领》。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奏折(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狂妄扩张战略。《对华政策纲领》和《田中奏折》的出笼,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1931年,日本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开始扶持成立满洲国等一系列的在华傀儡政权,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中国国民政府则采取攘外安内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随后中国各方政治势力逐渐达成统一抗日共识,中日双方均投入大量军队,并动员全国力量进行制衡。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国民政府正式对日本宣战,并与美国、英国、苏联等结成同盟国,共同对抗以日本、德国和意大利为联盟的轴心国,中国抗日战争至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1945年,随着美军攻入日本本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中国军队亦开始对日军发动总反攻,满洲国、汪精卫政权等傀儡政权也相继瓦解。同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向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9日,日本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降书,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接受降书,中国与其他同盟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
战后,中华民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估计,从1931年“九 ▪ 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之间,中国有3500万人以上死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
第一部分:民族危机 救亡兴起
一、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1、“九一八”事变
日本关东军根据日本参谋本部制定的《满蒙问题解决方策大纲》,决定一年内侵占东北。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己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炸毁,反污指为中国东北军所为,开始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19日晨6点,沈阳全城陷落。
(沈阳为张氏父子经营东北的大本营,是当时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东北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陆续增兵中国东北,首先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分地区陷落。1931年10月,日军开始入侵黑龙江省,11月19日占领齐齐哈尔,12月下旬,日军进犯锦州,东北军撤到关内。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在此期间,除马占山部在嫩江大桥对敌进行英勇抵抗外,其余东北军各部均稍作抵抗或不战而退。
3、伪满洲国建立
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为了掠夺资源,控制东北经济,决定扶持清朝逊帝溥仪建立“满洲国”。1931年11月8日,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将寓居天津的溥仪秘密带到长春。1932年3月1日,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扶持下,出任满洲国“执政”,宣布满洲国成立,定都长春(后改为“新京”)。
(日本通过控制“伪满洲国”,攫取了东北的盐税、邮政权及关税等,并同时开始大规模掠夺煤炭、钢铁等矿产资源,东北同胞沦为日本铁蹄之下的“二等国民”。)
4、上海“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晚11点半,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进攻上海闸北区,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戴戟的指挥下奋起抵抗,中日双方陷入僵持。后在英、法、美三国的调停下,于5月5日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从此,上海成为非武装区,为日军进一步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埋下了祸根。
5、华北危急
(1)长城抗战
日军占领东三省后,又开始向华北增兵。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两天后,攻陷山海关。随后,日军沿长城西进,1月10日攻陷九门口。3月10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赵登禹旅在喜峰口与日军激战,并重创日军。后来,中日双方在长城各隘口反复搏杀,但终因国民党反动派的消极防御政策,和中日双方军力悬殊,以中方失败而告终。5月31日,国民政府代表熊斌与日方代表冈村宁次签订了《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22县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华北门户顿开。
(2)察哈尔抗战
1933年5月26日,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为司令。6月22日,开始进攻侵占察哈尔和热河的日军,7月12日收复多伦,并将日军逐出察哈尔。但最终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阻挠下,于10月份失败。
(1934年,吉鸿昌在天津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准备再次 “武装抗日” 。11月9日在天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枪伤,被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交给国民政府逮捕,押解北平,由军法处审讯,罪名是 “违反国策”。11月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被杀。)
(3)华北五省自治
1935年5月末,日军的侵华重点开始转移到华北地区,其手段也改为非武力的鼓动“华北自治”策略。1935年11月24日,汉奸殷汝耕以委员长的名义发表“自治宣言”,成立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月25日,又宣布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与此同时,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又企图利用冀察平津地区的宋哲元、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榘、河北的商震等来实现“华北五省自治”。在日军的压力下,南京政府被迫于1935 年12 月18日,成立以宋哲元为委员长,由日方推荐的王揖唐、王克敏等为委员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冀察两省实际上置于中国行政区域之外。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二、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1)“一二 ▪ 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市)的爱国学生上万名发动大规模游行,他们高呼口号,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但遭到国民党反动军警的镇压,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一 ▪ 二九”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响应,他们纷纷举行请愿集会、示威游行。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毛泽东做了报告,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路线,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全面抗日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3)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基础上,上海举行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章程》,申明该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以团结全国救国力量,统一救国方针,保障领土完整,图谋民族解放为宗旨。大会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等40多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王造时、孙晓村、曹孟君、何伟等14人为常务委员。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进一步从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和扩大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阵地。
7、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 “督战”,督促西北军和东北军进攻陕北红军。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兵谏”,逼蒋抗日,震惊中外。最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内部争辩,决定派周恩来到西安与中国国民党商解决问题,在宋子文、宋美龄斡旋下,蒋放弃 “攘外安内” 的基本国策而获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
第二部分:国共合作 共赴国难 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1、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战的爆发。7月底,北平、天津陷落。
2、庐山会谈
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13日,周恩来率秦邦宪、林伯渠等上庐山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等开展第二次庐山会谈。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中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现民权政治、改善人民生活等主张。
3、蒋介石庐山抗战讲话发表
1937年7月31日晚,蒋介石公开发表《告抗战全军将士书》,称:“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最终决定放弃谈判全力对日作战。8月,中国进入战时体制,成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8月9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国共两党军事代表共同出席。8月15日,蒋中正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蒋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率全局,领导对日抗战。
(1937年8月,叶剑英同周恩来、朱德到南京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共商国防问题。图为会议期间的合影。)
4、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的人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贺龙、博古、彭德怀、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萧劲光、林伯渠、徐向前、张国焘、等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各方面主要负责人,共23人。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5、红军改编
(1)、陕北红军改编
①、1937年8月19日,蒋介石发表红军改编命令。8月22日,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编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以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后王稼祥),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
②、陕北红军改编细则 师 别 师 长 副 师 长 政治委员 参 谋 长 人 数 第一一五师 林 彪 聂荣臻 罗荣桓 周 昆 1.5万人 第一二〇师 贺 龙 萧 克 关向应 周士弟 1.5万人 第一二九师 刘伯承 徐向前 张 浩 邓小平 倪志亮 1.5万人
(2)、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
①、“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同意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番号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正式发布命令,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10月30日,毛泽东、张闻天确定以项英为副军长。 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新四军总部先设在“汉口”,后移至“南昌”。
②、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细则 支队名称 司令员 副司令员 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人数 一支队 陈 毅 傅秋涛 胡发坚 刘 炎 2300余人 二支队 张鼎丞 粟 裕 罗忠毅 王集成 1800余人 三支队 张云逸 谭震林 赵凌波 胡 荣 2100余人 四支队 高敬亭 林维先 肖望东 3500余人
(为了胜利完成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工作,新四军高级将领陈毅于1937年底至1938年初亲临瑶里指导。)
6、八路军、新四军各地办事处的建立
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有的称通讯处或交通站,其主要任务是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联络友军,采购与转运军需物资,接待中共过往人员,输送爱国人士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掩护中共地方组织的活动,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