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物天地 >> 文物故事 |
陈锡联用过的脸盆 |
2010-10-15 14:44:40 |
|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浏览次数: |
|
|
|
|
陈锡联使用过的脸盆为搪瓷质,口径35㎝,底径28㎝。黄色,盆口为橙黄色,深腹,盆底有绿叶配大红和黄色的牡丹花图案,盆外侧有花形图案。 1915年1月4日陈锡联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父。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鄂豫皖苏区,陈锡联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屡建战功。1934年10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陈锡联率部参加了文昭战役和陕南战役。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横渡嘉陵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陈锡联任红10师师长。他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率部数次翻越雪山,三过草地,历经多次战斗,带领部队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1937年10月19日,他组织指挥了著名的夜袭阳明堡战斗,经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24架,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陈锡联视刘伯承、徐向前为导师和恩人,他与他们私交深厚。在攻打阳明堡前夕,刘伯承与陈锡联坐在阎锡山的小火车上,一路教他如何处置情况,灵活运用战术打败日本人,防止毒气、防空袭……分手时,刘伯承指示:“抓住敌情,请示后打行,不请示打也行。”陈锡联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打了胜仗。刘伯承师长总结说:“这一仗,对暂时稳定晋北战局起了不小作用,给全国人民以鼓舞,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声威。”陈锡联在22岁创下的步兵打飞机24架的战例“夜袭阳明堡”成为我军军事教材的典范和人们闲谈军事的话题。 说起“特能打仗,打仗不要命”的陈锡联,其中飞刀斩指的故事让人敬仰乐道。他没有左手拇指第一节,一次战役中拇指受伤,卫生员做了简单处理,弯着包扎上了。由于血液不流通,渐渐坏死,终成黑色。为不影响行军打仗,陈锡联见状来了气:“妈的,给我截了,没啥用了。”他喝了两口白酒,一口酒喷在剃头刀上消毒,借着酒劲儿,飞刀斩指。他参军前,按家乡风俗,右臂上有一刺青,入伍后,共产党说这是迷信,陈锡联立即用刺刀剜了皮肉。陈锡联4次受伤,最危险的一次被日军子弹从下颌处穿孔而过,从此右耳残疾。陈锡联并非一介武夫,细致是他强悍性格中的另一面,战时表现为摸清敌情,和平年代表现为深入群众。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