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王铭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离休干部)>>正文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建立历史背景(组图)
2015-08-03 16:07:23
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校离休干部 王铭慈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我们的宿舍也是石窑洞,窑洞的床也是石头砌的。由于窑洞没有门。而当时保安一带狼也很多,我们就在睡觉前把脸盆放在门口,狼一进来,便会碰响脸盆。

    “石洞、石桌、石凳、石床……我们好象在石器时代生活!然而,‘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中来’。就是在这里,我们学习、研究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事情啊!有一次,毛主席来讲课,他讲了当前的形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我们安心学习,以便迎接和促进抗日战争的高潮。最后,毛主席风趣地说:‘你们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在洞中修炼。什么时候下山呢?天下大乱你们就下山!’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和阵阵笑声。‘西安事变’之后,我们便结束了这一期在洞中的‘修炼’,投身到抗日战争那残烈的斗争中去了。”

    采访结束后,应记者之邀,莫老欣然提笔为纪念抗大写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抗大万岁!

    “抗大万岁”,当我接过莫老这珍贵的题词时,我感到它的份量好重、好重……

    (国防大学李兵)
    (此文刊登在1996年《国防大学学报》“纪念抗日军政大学成立60周年专刊)


    革命熔炉——回忆抗日军政大学的优良传统作风 

    何长工 孙毅李志民: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和各

    革命根据地就先后创办了红军学校、红军a大学或教导队,为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战略方针,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掀起抗日救亡的热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迅速发展,全国的政治形势正从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这历史大转折关头,无论军队、地方,都急需大量干部去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所以,党中央在1 935 的“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必须大数量的培养干部。党要有成千成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党中央、中央军委以原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在瓦窑堡创办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 ,校长林彪,毛泽东兼任政治委员。“红大”于1936 年6月1 日开学,第l 期有1 期3 名学员,同年6月21日,国民党军第80师一部突然袭击瓦岔堡,“红大”即随中央机关撤出瓦窑堡,迁到了保安县(今志丹县)县城。

    1936年10月,在我红军西征战役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于甘肃省会宁县胜利会师,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更加巩固和扩大,为我党发动全国的抗日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年12月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2 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开始出现。全党的主要斗争目标,已由“实现停战”转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各地的革命知识青年,尤其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北平、天津等各大城市的学生以及东北流亡学生中的一部分救亡运动的骨干和先进分子,陆续奔向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这就向我党提出了教育培养知识青年的新任务。中央军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36年12月底在第1期学员毕业后,于1937年1月决定把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 ,除继续培养红军干部外,把培养革命知识青年作为抗大的一项重要任务;校部也由保安县迁到党中央所在地― 延安,1月20日举行抗大第2期(第l期也就是抗大第l 期)的开学典礼。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8月间,第2期学员毕业,奔赴扰日战争的各条战线。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投奔延安的革命知识青年与日俱增,抗大“越抗越大”。从1937 年8 月至1939 年7 月,先后开办了第3 、4 、5 期,学员数量也从第2 期的工300 多人猛增到第5 期的1 . 33 万多人(含第1 、2 、3 分校学员数),其中知识青年约占学员总数的80 %左右。这是抗大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1 938 年12月,由于日军企图进攻陕甘宁边区,并出动飞机对延安进行狂轰滥炸,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边区的封锁,造成了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也使广大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青年难以通过封锁线投奔延安。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便于为前线部队培训干部和就近吸收敌后广大爱国知识青年入学,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吸取前线丰富的斗争经验,以及减轻陕甘宁边区的财政困难,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抗大总校派出第6 期的一部分教职学员挺进敌后,分赴晋东南、晋察冀根据地,建立第l 、2 分校。19 39年7 月,抗大总校又遵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抗大、陕公等学校迁移晋东南的决定,除留下4 个学员队在延安组建第3 分校外,总校领导机关率第5 期大部分教职学员与“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职学员共5000 多人,合编为l 个纵队,挺进敌后。当时因日军对我晋东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总校临时改变行军路线,转道晋察冀根据地,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休整两个月后,才继续向晋东南根据地挺进,于1 940 年2 月抵达晋东南地区的武乡县洪水、蟠龙一带继续办学。

    抗大总校深入敌后办学3 年,从1 940 年4 月至1943 年l 月,先后开办了第6 、7、8 期,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培养了大批千部。敌后办学虽然能使教学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但由于经常要对付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骚扰,学校的流动性很大,仅校部就大转移过两次:一次从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一带转社到黎城县霞庄一带;一次从黎城县又转移到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一带。根据当时形势,只有一面学习,一面战斗,才能坚持教学。在此期间,先后取得了l 940年10月的洪怜战斗、1942 年5 月的反“扫荡”战斗和反“蚕食”斗争的重大胜利,使抗大总校在敌后的战斗环境中锻炼得更加坚强。

    1943年l 月,党中央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储备干部,谁备进行战略反攻,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决定抗大总校率第8 期部分教职学员返回陕甘宁边区,在环境比较安定的绥德地区继续办学。总校奉命除留下部分教职学员在太行山区重新组建第6 分校,提前毕业部分学员就地分配工作,继续坚持敌后斗争外,率1000 多名教职学员冲破日军的重重封锁,行程1000 多公里,于3 月上旬抵达绥德,与原抗大第3 分校(1941 年改称军事学院)和第2 、7分校上干队合并,进行教育训练并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抗战胜利前夕,为了大反攻和为了迎接抗战胜利后开创新局面的需要,第8 期学员6000 多人全部毕业,大部分学员当即分赴各个抗日战场,参加对日本侵略军的最后一战。9 月,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历时9 年多的抗大总校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党中央、中央军委在创办抗大总校期间,为了培养大量干部去宣传、组织、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设扰日根据地,从1938 年冬至1945 牟9 月抗战胜利的7 年间,先后在敌后创办了12所分校和5 所陆军中学、l 所附设中学,使抗大之花开遍各抗日根据地。这12 所抗大分校是:1939 年2 月在山西省长洽、潞城、屯留之间的古城、冈上一带开办的抗大第1 分校, 1939 年3 月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开办的抗大第2 分校,1939年7 月在延安组建的抗大第3 分校;卫940 年3 月在安徽省涡阳县北麻壕集创办的抗大第4 分校;1939 年11 月在江苏省盐城县创办的抗大第5 分校;19 39年11 月底在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创办的抗大第6 分校;1940年7 月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创办的抗大第7 分校;1941 年5 月在安徽天长县成立的抗大第8 分校,1942 年5 月在江苏南通成立的抗大第9 分校,1942 年2 月新四军6 师在湖北省随县白兆山区创办的抗大第10 分校;1 944 年10 月在山西阳城、沁水一带由抗大太岳大队扩建的抗大太岳分校,1 945 年春在河北省涉县由抗大太行大队扩建的抗大太行分校。6 所陆军中学是.1942 年初抗大总校在河北省邢台县桨水镇创办的抗大总校附属陆军中学,1 942 年2 月抗大第2 分校在河北省唐县阎庄和灵寿县大夫庄创办的抗大第2 分校附属陆军中学;1942 年春抗大太岳大队在山西省沁源县创办的太岳陆军中学;1 942 年6 月抗大第7 分校在山西省兴县地区创办的抗大第7 分校附属陆军中学;1942 年8 月抗大第l 分校在河南省樱阳县琉璃井村创办的抚大第l 分校附属陆军中学。1 所附设中学是.1941 年8 月抗大第2 分校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创办的抗大第2 分校附设中学。1943 年,除第1 分校陆军中学外,其余4 所陆军中学及第2 分校附设中学的学员都奉中央军委之命,先后转移到陕甘宁边区,合并于总校和第7 分校继续深造。这些分校和中学除第3 分校在延安外,都是在敌后艰难困苦的斗争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他们一面学习,一面战斗,有的还一面劳动,生产自给,取得了许多反“扫荡”、反磨擦战斗的胜利,把抗大的革命精神和传统作风传播到全国各地。

    我们都曾经在抗大学习和工作过多年:何长工同志曾任抗大第l 分校校长,抗大总校队长、教育长、副校长,李志民同志曾任抗大总校队长兼教员,组织科长、组织部长,第2 分校政治部主任;孙毅同志曾任抗大第2 分校校长。我们对抗大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刻体会到抗大的确是一座革命熔炉。抗大坚持毛泽东同志亲手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拨”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英勇栖牲”的革命传统,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总结出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军事、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培养出10 佘万名军政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培养了成千成万的知识分子干部。几十年来,他们战斗在党政军群各条战线,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与军队的建设事业,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抗大的伟大功绩将永远载入我国革命和教育事业的史册,彪炳千秋。

    在抗大精神的激励下,我们3 位毫童老人十分振奋,情不自禁地提起笔来,把当年抗大的战斗历程和优良的传统作风记载下来,冀望抗大的革命精神和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疏传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重读彭绍辉校長的一次谈话
·下一篇:无
·重读彭绍辉校長的一次谈话
·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看东北抗日联军电视剧感悟 知道历史才能正视历史
·回顾入党七十五周年(组图)
·王铭慈:回顾入党七十五周年(组图)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毛泽东为何让人民永远怀念(组图)
·王铭慈: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毛泽东为何让人民永远怀念(组图)
·朱总司令万岁——看《开国元勋朱德》电視剧有感(组图)
·王铭慈:朱总司令万岁——看《开国元勋朱德》电視剧有感(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建立历史背景(组图)
燕少伟、肖金尧:烈士陵园访烈士,勿忘国耻;和平年
特稿:烈士陵园访烈士,勿忘国耻;和平年代惜和平,
冷金兰:安徽理工大学志愿者开展“新四军抗战史”暑
特稿:安徽理工大学志愿者开展“新四军抗战史”暑期
一所学校,一部抗战史——抗战时期的山东省立昌乐中
钟妮、段志能:抗战老兵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特稿:抗战老兵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躬身传播
大刀时行曲
朱玉兰:青山有幸埋忠骨,八月一日祭先烈(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