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医院
福音医院内傅连璋纪念馆
长汀城内古街东大街,宽不过三米,这在现今的长汀城已算不上什么街了,充其量只算一条小巷而已。但东大街在古时确实是一条繁华的街市,且是古汀州唐代建城之初最早开拓的区域。假若东大街是一条河,它自唐代流到如今,千年不倦地运送历史的波澜,人间造化,有人豪放狂歌,有人潦草悲号,更有人平淡低语,东大街的波澜是遗忘,也该是相思。
那让人最为相思的该是处于东大街东后巷内的福音医院了,因为福音医院传送的都是永不磨灭的红色“福音”。走进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福音医院,但见整座建筑顺着层层递进的地势而建,左边环绕空坪的这些房子是当年的门诊部,依次为挂号室、急救室、门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化验室、药房、药库和传道士住房。沉静之中,思绪里浮出的却是当年战火硝烟中繁忙的救死扶伤景象,是义无反顾的繁忙最终让福音医院磨练成了中央苏区的红色医院。
福音医院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是英国传教士赖查理主办的教会医院,原名叫“亚盛顿医馆”,建筑外观和名字都具有浓郁的西方色彩,它是英帝国主义在汀州培养基督教徒,利用办学、办医、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等手段笼络人心,从而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辛亥革命一声炮响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亚盛顿医馆”改为“福音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后,英国人害怕中国的反帝浪潮,相继回国,当时医院的长汀当地医生傅连暲被推举为福音医院的院长。
1927年8月,周恩来率南昌起义军到达长汀,起义军有300多名伤病员。傅连暲发动长汀城所有医护人员紧急义务救治起义军的伤病员,并以博爱和人道的名誉为伤病员募捐生活费。起义军营长陈赓同志右腿两处中弹,傅连暲用保守疗法避免了截肢,保住了陈赓的伤腿。起义军三师政治部主任徐特立患急性肠胃炎,吐泻发高烧,人事不省,经傅连暲精心治疗转危为安。起义军离开长汀时,傅连暲不顾个人安危,把部分重伤病员留下治疗,并千方百计保护他们,直到痊愈重新走上革命征途。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解放了长汀。傅连暲为毛泽东、朱德等红四军领导人检查身体,还为全体红军战士种牛痘,防止天花病在部队蔓延。傅连暲还派医院的两名年轻医生随部队为红军服务,后来这两名医生都成为我军卫生工作的领导。此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的教导下,傅连暲一步步成为了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32年1月,傅连暲遵照毛泽东为红军培养医务人员的指示,创办了中央苏区第一所“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和“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培养造就了第一批医务工作者。1933年初,在毛泽东的倡导下,福音医院迁往瑞金,正式成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举家随迁,他把整个医院和自己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医院,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称赞他是“苏区第一模范”。新中国成立后,傅连暲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福音医院内的傅连暲陈列馆,详尽地展示了福音医院及傅连暲的光辉史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