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文博研究
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文化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2010-11-18 16:44:24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二、抗战文艺作品的涌现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沿海大城市特别是文化中心上海的失守,很大一部分作家面对大片国土的相继沦陷和纷乱动荡的战争生活,失去了从事大型文艺创作的环境和心情。因此,在战争初期的一段时间里,文学创作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各种体裁的作品锐减,各种能够迅速反映抗日斗争现实,容易发挥宣传鼓动效果,为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大量小型抗日作品迅速代之而起。报告文学、占地通讯、街头剧、活报剧、独幕剧、街头诗、朗诵诗等通俗文学作品开始大量涌现。
  报告文学是当时被广泛运用的文学形式,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逐步兴起,到了抗战爆发后,进一步形成蓬勃发展的高潮。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从多方面反映出抗日战争的真实情况,如骆宾基以淞沪战役为背景,先后写了《救护车里的血》、《我有右胳膊就行》、《在夜的交通线上》等一批报告文学;台儿庄战役前后,一些深入抗日前线的作家,写出了有关这次战役的报告文学,如以群的《台儿庄战场散记》,长江的《台儿庄血战经过》,王西彦的《被毁灭了的台儿庄》,舒强的《战后的台儿庄》等;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前后,报告文学从题材上较初期多样化,作品的风格也开始发生变化,黄钢的《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刻画了投敌附逆的汉奸头子的丑态,刘白羽的《逃出北平》,蹇先艾的《溏沽的三天》,李乔的《饥饿褴褛的一群》,真实地写出了流亡生活中颠沛流离的境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舍的《五四之夜》,宋之的的《从仇恨生长出来的》,强烈地探诉了敌人的暴行,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可征服的坚强意志。先后出版的报告通讯集有张叶舟选编的《文艺通讯》、田丁选编的《在火线上》、以群选编的《战斗的素绘》、梅益等在上海“孤岛”编选的《上海一日》等,都从多方面编集了战争初期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戏剧是抗战初期有力的文艺宣传武器,其中街头剧、活报剧和独幕剧尤为活跃。著名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剧目,剧作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造成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发出了强烈的控诉。此外,夏衍的《咱们要反攻》、沈西苓的《在烽火中》、凌鹤的《火海中的孤军》、李增援的《盲哑恨》、荒煤的《打鬼子去》、尤兢(于令)的《省一粒子弹》等,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较为优秀的短剧。抗战初期在延安也涌现出一批抗日戏剧作品,王震之的《流寇队长》,李伯钊、向偶的《农村曲》,冼星海、震之的《军民进行曲》等,热烈地歌颂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人新事,塑造了新一代的人物形象。
  与短剧的流行相似,在诗歌创作上,短诗占据了抗战初期诗歌的主要地位。由于诗歌能够比较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抗日激情,服务于抗日斗争,人们纷纷以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王统照在战争爆发的数月内,连续发表了《上海战歌》、《徐家汇所见》等短诗,真实地描绘出战争初期的景象,艾芜写了《我怀念宝山的原野》,靳以写了《火中的孤军》等。
  抗战爆发后,吕骥、锡金、高兰、朱自清等人撰文对诗歌朗诵运动进行了一些探讨,同时,在创作上也开始了实践。高兰出版了诗歌朗诵专集《朗诵诗集》,他的《我们的祭礼》、《我的家在黑龙江》、《哭亡女苏菲》等,感情激昂,语言流畅。艾青写了《反侵略》,充满高昂的热情,又保持了朴素清新的风格。武汉失陷后,诗歌朗诵运动一度在重庆出现,光未然,徐迟等是主要的推动者,光未然的《屈原》寄寓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反抗。诗歌朗诵运动一开始就影响到了延安等地,从延安出发的西北战地服务团,组织了诗歌朗诵队在前线表演,各种集会上也出现了朗诵诗节目。
  街头诗运动主要的是在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里流行。1938年8月7日,被当时在延安的诗人称为“街头诗运动日”,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墙头和城墙上,张贴起街头诗。稍后,在一些抗日民主根据地,街头诗运动也渐次得到展开。写街头诗比较活跃的作者有田间、邵子南、史轮等。田间一直是街头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这时期写的街头诗,象《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毛泽东同志》、《义勇军》、《呵,游击司令》、《给饲养员》、《我是庄稼汉》等,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晋察冀的许多诗人,象史轮、商展思、张克夫、张庆云等,这时期都写了不少街头诗。史轮写在从甘谷驿到清涧的岩石上的一首是这样的:在抗战里,我们将损失什么?那就是——武器上的锈,民族的灾难,和懒骨头!皖南事变前后,国统区的诗歌工作者,也曾经力图推动街头诗运动,在重庆一度也出现过街头诗、传单诗活动,但由于政治环境不同,它始终未能形成比较广泛的运动。
  通俗文学的创作在抗战初期也十分活跃,出现了一批专门登载通俗文学的报刊,如武汉的《抗到底》、《七日报》、《大众报》,成都的《星芒报》、《通俗文艺五日刊》等,很多作家在抗战初期都致力于通俗文艺的创作。老舍在这方面的努力尤为突出,《三四一》是他这时期主要的通俗文艺作品集,他的《王小赶驴》利用民间文艺活泼诙谐的特点,与抗日的内容相结合,作了比较成功的尝试。欧阳山以新的大众小说的形式写了《战果》。张天翼、艾芜、沙汀集体创作的《芦沟桥演义》。田汉运用地方戏剧形式,写了皮簧戏《新雁门关》。夏蔡的《改良拾黄金》,用京剧“化子拾金”形式,宣传抗日内容。赵景深、包天笑也努力于进步的通俗文艺的创作,赵景深的《平型关》,歌颂了八路军在平型关的胜利。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抗战精神 永远的红色丰碑
·下一篇:求实创新 拓展教育空间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
·故居馆工作人员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学习
·陈龙狮、田悦慧: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
·特稿:祝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连小敏同志荣获“首届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的二等
·论博物馆的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建设——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
·八路军纪念馆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太行民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革命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的对策
·军号在抗战中特殊意义——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藏品为个案的研究
·近代中国“万国牌”枪械溯源
·2015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