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四老”和巾帼齐聚
我们在瓮安县草塘镇(猴场)参观了猴场会议会址、毛泽东行居,又到距毛泽东行居不远的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寻访。
干部团休养连,那可是在红军队伍中大名鼎鼎的,因为红军军中的“五老”(五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有“四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在此连中,而且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三十多名女红军大部分也在此连中。
看看指路牌,红军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从毛泽东行居过来拐个弯就是。
红军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的简介:红军干部团成立于1934年10月长征的前夕,由红军大学,第一、二步兵学校,特科学校等共2000余人组成,下设四个营和一个上级干部队。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负责储备、培训和输送干部,必要时也参加战斗。休养连成立于1934年12月途中,由个战斗部队的部分女红军、老同志和中央首长家属组成的一个特殊连队。 1934年12月31日~1935年1月4日,干部团团部和休养连驻防于此。其间,积极开展打富济贫和宣传革命思想活动。 此宅建于清朝晚期,原系傅氏居所,解放后分房多户。2006年地方政府将此宅收回整修,并布展陈列。 瓮安县人民政府二〇人民政府二〇六年十月立
红军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是一个院落,院子门口挂着好几个标牌。
其中“红军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标牌上说明:红军干部团是由中央红军干部的家属与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组成,由何长工任连长,董必武任支部书记。猴场会议期间,李坚真、邓颖超、贺子珍等三十女杰与董必武、林伯渠等五老居住于此,会见群众,开展政治宣传。
这又是一个我们重走长征路一路看来该“打屁股”的标牌说明!其中,“红军干部团”怎么是“是由中央红军干部的家属与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组成”的呢?还有,红军“五老”也没有都在其中(红军“五老”中的何叔衡没有参加长征)。
红军“五老”:
当时在中央苏区里,因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德高望重,被大家尊称为“五老”。
何叔衡,1876年出生,中共“一大”代表,曾任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检查部部长、临时法庭主席,因反对极“左”的肃反政策,被诬为“右倾”并撤销了全部职务。他被以“年龄较大”为由留在苏区而没有参加长征,帮助当地乡政府做动员工作。在红军长征几个月后,何叔衡于1935年2月26日随小队绕道闽西去上海,在途中被当地保安团包围,激战中,何叔衡为了不拖累队伍,纵身跳下陡崖受重伤,被搜寻而来的敌人枪杀,时年59岁。
“五老”中的其余“四老”都参加了长征,他们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重臣”,按照年纪大小——徐特立,1877年出生,时任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代部长兼苏维埃大学副校长,曾经是毛泽东的老师;董必武,1886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时任临时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谢觉哉,1884年出生,时任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兼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1886年出生,时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长、财政部长、没委会主任及总供给部长。
这“四老”都走完了长征路,徐特立是走完长征路的最大年龄者。向他们致敬!
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女红军们: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陈列的长征出发时随军出征的女红军有32名。这份名单中,一部分是中央直属机关负责人和领导干部的夫人,如邓颖超、康克清、蔡畅、贺子珍、刘英、金维映、刘群先、肖月华等;一部分是卫生部门的女同志,如邓六金、刘彩香、李桂英、陈慧清等;还有一部分是工作组的成员和政治战士,如李伯钊、王泉媛、危秀英等,她们的任务是调查土豪、宣传群众、寻找民夫,政治战士还要随担架行军,做好担架排和运输班工作。
据赣州市委党史办负责人介绍,参加长征的女同志要经过体检,身体合格者才能随部队行动。中央领导的夫人和担任了中央直属机关领导职务的女同志,可以不用体检,但是否随军转移,由中央书记处和组织局决定。最初确定参加长征的女同志共有34人,除了名单上的32人,还包括彭儒和贺怡,但她们因为自己的丈夫陈正人、毛泽覃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就没有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踏上长征路不久,就有2名女同志(黄长姣、彭儒)因病返回苏区,也有说她们因病没有出发长征。
摘自《党史博览》2005年第10期的部分内容 作者:卢振国 鲁书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有30名女同志随军参加,她们是: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其中:甘棠、李桂英和谢小梅3人,1935年3月随红军到达云贵川边时,因奉命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或另有任务而脱离长征队伍,各奔征程;王泉媛、李伯钊、李建华、周越华、吴仲廉、吴富莲、康克清7人,于1935年6月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调动或被留在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李伯钊、李建华、周越华、康克清4人到达陕北;王泉媛、吴仲廉、吴富莲3人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王泉媛曾任西路军妇女独立团团长,在河西作战被俘后死里逃生,后来辗转流离而沦落为民;吴富莲曾任西路军妇女独立团政治委员,在河西作战被俘后坚贞不屈,吞针而死;吴仲廉曾在西路军第九军政治部敌工部当干部,在河西作战被俘后押至青海西宁,后与张琴秋、陶万荣等一起被押到南京,入“反省院”,1937年8月由周恩来营救出狱,于10月初回到延安。因此,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于1935年10月、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北者为24名。
让我们走进休养连驻地旧址看看。休养连驻地旧址这个院落里,房子、房间还不少。
先进来的这个房间里摆放的是简单的通铺。墙上的照片(从左至右)分别是:刘彩香(缺照片)、王泉媛、谢小梅、廖似光、陈慧清、谢飞、金维映。
往里的小房间住了两人:萧月华(“洋顾问”李德的妻子)、邓六金。
再往里的房间也摆放的是通铺。墙上的照片(从左至右)分别是:甘棠、李建华、邱一涵、危秀英、李桂英、钟月林、李伯钊、李坚真。李坚真不久就成为新一任的休养连政治指导员,看来当时没有特殊待遇,还睡在边上的铺位上。
继续往里的小房间也是住了两人:蔡畅、刘英。
紧挨着的小房间也是住了两人:康克清、贺子珍。很有意思,红军被誉为“朱毛”军,朱德、毛泽东的妻子也就住在一起。
再往里的小房间也是住了两人:邓颖超(周恩来妻子)、刘群先(博古妻子)。
这个像是会客间的屋子里,摆放着桌椅,墙上的画作表现的是干部团休养连中的“四老”及女红军们,与当地的老乡一起过的新年活动。
这个房间里住的就不是女红军了,是干部团的领导:陈赓(干部团团长)、宋任穷(干部团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