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渡赤水论坛
四渡赤水: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2010-09-27 10:09:11
作者:姜廷玉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泽东高超的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表现在指挥四渡赤水作战中巧妙地处理“走”与“打”的关系,以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道路,在运动中寻机击破敌军合围。毛泽东指挥3万中央红军疲惫之师,抗击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前有长江,后有乌江的狭窄地区,该走就走,该打则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中有打,打中有走,把走与打、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辩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十分被动。而中央红军在运动中纵横驰骋,要打就打,要走就走,稳操主动。四渡赤水作战,主要目的是通过“走”使红军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转危为安。但毛泽东仍在运动中,寻找机会“打”,不放过任何消灭敌人的机会。他在指挥红军二渡赤水后,还歼灭了国民党军两个师八个团。这样的“走”与“打”,既不同于“有进无退的拼命主义”,更不同于“有退无进的逃跑主义”,而是把“走”与“打”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解释。天下也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对于我们,走路的时间通常多于作战的时间,平均每月打得一个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基点上。四渡赤水作战中,毛泽东巧妙地处理了“走”和“打”的关系,体现了其高超的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和军事哲学思想。

    毛泽东高超的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还表现在指挥四渡赤水作战中正确地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巧妙地运用虚实行动,调动和迷惑敌人。一渡赤水,避实就虚,摆脱川军。土城战斗,川军实力较强,还有后续部队增援。为了从不利的局面摆脱出来,毛泽东指挥红军避实就虚,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二渡赤水,乘虚而入,速战速决。蒋介石调集各路国民党军,妄图南北夹击,聚歼红军与扎西地区,毛泽东利用敌人以为红军要北渡长江和黔北兵力空虚的弱点,毛泽东指挥红军乘虚回师东进,二渡赤水,连续攻占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战后,毛泽东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悲壮诗句。三渡赤水,将计就计,虚张声势。当蒋介石又调集重兵,妄图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时,毛泽东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诱敌前来,当敌军逼进时,指挥红军三渡赤水,重入川南,同时以一部军队伪装主力,虚张声势,造成北渡长江假象。四渡赤水,形西实东,迷惑敌人。当吸引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为迷惑国民党军,以一个团的兵力诱敌西进,而指挥红军主力秘密北上,然后突然向东,四渡赤水,继而南渡乌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实现由长江上游金沙江北渡入川的战略目的,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兵临贵阳逼昆明,调虎离山袭金沙,乘敌空虚,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的合围圈,挫败了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的企图,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以高超的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指挥中央红军与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进行周旋,穿插迂回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纵横驰骋于川滇黔地区,巧妙地牵制、调动、打击国民党军,使国民党军疲于奔命。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滇军将领说:“共军拐个弯,我们跑断腿”;中央军将领说“追,追,追,一直追死自己为止”;黔军将领认为是“磨盘战术,出奇制胜”;川军说共军是“神出鬼没”。从这些当年作战的对手的感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毛泽东高超的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用毛泽东得意之笔描绘红色习水的精彩未来
·下一篇:四渡赤水的战略谋划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期间开国元勋后代和将帅后代在贵州习水参观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组图)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在贵州习水隆重开幕(组图)
·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何小文: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特稿: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特稿:回顾光辉历史 缅怀旷世英豪——参加贵州“第二届中国红军节”有感
·李学叶: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特稿:第二届中国红军节特别嘉宾向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赠送礼物(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