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渡赤水,充分展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艺术,为毛泽东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原则,是在领导革命战争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在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和朱德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带有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战术原则,即十六诀,指挥红军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对井冈山的“进剿”和“会剿”。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毛泽东提出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作战指导方针,指挥红军连续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在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下,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红军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正当红军连续挫败国民党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发展的时候,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在党中央取得了统治地位,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毛泽东所创立的一整套战略战术也被束之高阁。
在1933年9月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进行了错误的战略指导,先是冒险主义,再是保守主义,最后则是逃跑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被迫率领中央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使革命遭受了重大损失。湘江一战,使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敢问路在何方?湘江战役的重大损失,给红军广大指战员以极大的震撼,使他们认识到“左”倾教条主义给革命带来的危害。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以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等提出的红军作战原则,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同时,遵义会议也为毛泽东展现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提供了历史平台和机遇。
遵义会议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和社会地理环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高度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指挥中央红军在贵州境内和四川南部于广泛运动中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调动歼灭敌人,与40万国民党“追剿”军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毛泽东实施高度机动灵活的军事指挥,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使红军得以秘密、迅速、勇敢、坚决的行动,实行最大的机动,经常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争取在有利条件下取得作战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