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43年参军,加入新四军浙东纵队,并于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时我才不过16岁,还在上海念高中。老师是地下党,向我详细介绍了共产党的性质、政策等,于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我参加了部队。但参军的事情是瞒着家人的,父母并不知道,“等后来他们知道的时候,我们已经分属两个区了,他们在上海,是敌占区;而我在根据地,是解放区。当时相互之间也不能通信”。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供给部总金库工作。供给部总管全纵队的物资给养,负责管理纵队的吃、穿、用,以及整个纵队的财务。在浙东的抗日根据地,浙东游击纵队打土豪,从地主那儿缴获的物资,以及打日本人时缴获的物资都是总金库钱财的重要来源。总金库的职责类似于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当时在浙东根据地发行了一种抗币,就如同今天的人民币在浙东流通,老百姓用它进行商品交换。当时各地部队的总金库都发行各自的抗币,专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通行。因为部队总金库有许多金银实物做储备和保证,所以老百姓的利益并不会受损伤,对抗币的使用也很是接受。
北撤之前,浙东纵队的根据地主要包括浙东、浙北地区,像宁波、绍兴、余姚、上虞等等,是一个很大的区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前,浙东纵队主要是攻打日本人和伪军。1945年8月日本人投降后,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两党和平谈判,根据共同协定,共产党在江南八个省的军队都得向北撤到江苏北部地区,以整编入新四军。但实际上,“国民党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消灭共产党的念头!就像当初皖南事变一样,他们在我们北撤时也妄图消灭我们,我们是一路打到北方去的”。浙东纵队司令部北撤沿途历经国民党的多番围剿和攻击,是一路同国民党打到北方去的,过程非常地艰辛。
北撤前,供给部在浙东地区的很多物资都就地处理掉了,比如大部分抗币都在当地烧毁,“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它带走,带着就打不过去了”。总金库属于司令部,所以北撤时总金库跟随着司令部走。当时总金库工作的同志都很年轻,而携带的金银、文件等东西很重要,一旦丢失就会威胁到部队的生存,司令部的部队战士沿途便一直保护着他们。
当时,浙东纵队的司令员是何克希,他沿途带领部队的果敢和对军事的领导才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浙东纵队司令部接到了新四军军部的电文,浙东游击队得从杭州湾附近的浙东往苏北撤,这个过程中要跨过杭州湾,才能越过铁路往北走。区党委和纵队首长基于迷惑敌人的考虑,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由谭政委、何司令、张翼翔副司令、刘参谋长、张主任率部,分三批从东起古窑浦、西至临山的各渡口渡过杭州湾北上,以江苏省的青浦(现属上海市)为中途会合点,然后何司令带着我们从海上到江苏南边登陆,再到苏北去。何克希司令员率领的五支队、上虞自卫大队及部分地方干部在无法和张俊升联络而不知情的情况下,仍按原计划在3日晚上扬帆起航,从临山北渡澉浦,4日晨,将在澉浦东门外的青山海滩登陆。当我们到达北面海盐县澉浦城附近时,还没登陆就被国民党发现了。当时情况很危急,何司令带领的浙东游击纵队这一路,部队才1500多人,而当时国民党有五个师左右,多达10000余人。何司令对形势分析得很准确,他觉得从军事战略上,必须占据制高点(城边的山坡),才能使后面的整个部队顺利登陆,不然整个部队就会都被打死在滩头上。何司令亲自带领战士们勇敢冲锋,和国民党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后,才占领了一部分山头。但攻下之后,浙东纵队也不能与国民党进行硬战,毕竟人数相差太大,所以部队只能在晚上进行突围,以免陷入敌军强大而占据优势的围剿境地,被轻易地消灭。
我虽然是在司令部的总金库工作,但战斗打响后,所有的人都得临时投入到战斗中去,哪里需要人就要哪里迎头而上,而且什么事都得做。除了像在后方医院为伤员擦洗、包扎伤口外,还要做埋葬牺牲战士的事。到了晚上,突围前,部队必须轻装前进,于是在澉浦司令部我们就把带着的小部分抗币、机要文件以及和军部的通信信件等全都处理掉,以防突围失败落入敌手;又将重伤员做好安置。最后带着轻伤员和贵重金银冲出了重围,到达北方后,我们立即将这些金银交给了上级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