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大队的一份年度会计报表显示,1960年全大队人口1186人,1324亩粮田,产粮120万斤,上交国家征购粮32万斤,人均可分配口粮742斤,从帐面上看确实是一个红旗单位和粮食高产典型。经过刘少奇的深入调查和认真核实,天华大队1960年实际产粮只有72万斤,为了保先进虚报了48万斤,除去国家征购粮32万斤,人均口粮只有337斤,再除去种籽粮、牲口粮、公摊粮,给农民糊口的粮食不足半年。刘少奇透过天华大队“红旗单位”的假象,看清了当时农村形势的本质和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真象,以“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浩然正气平反冤假错案,为被错误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而撤职的天华大队原党总支书记段树诚和因“破坏耕牛案”而蒙冤受屈的冯国全父子恢复名誉。批示政法机关无罪释放已判反革命罪正在关押的冷水江电厂青年女职工刘桂阳;要求花明楼区公所撤销对因张贴“反动标语”而被开除学籍的小学生齐海湘处分决定;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刘少奇实事求是辨析真伪的立场和方法。
四、立竿见影解难题的勇气
刘少奇带着问题搞调查,理直气壮解难题。能否办好公共食堂是当时全党争论的焦点,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公共食堂确实难以为继,用农民的话说:如果公共食堂继续办下去,会导致“人死路绝”。1960年4月23日,刘少奇在天华大队部召开的长沙县三级干部会上果断决定:“公共食堂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刘少奇替农民说出了积压已久的心里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天华大队食堂散了;广福公社的食堂散了;长沙县的食堂散了;全国的食堂散了。为了避免解散公共食堂后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而影响农民生活,刘少奇指示长沙县长李满成召开专门会议,就有序组织农民生活物资供应、退赔房屋、耕牛、农具,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巩固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制及社办企业、手工业经济,倡导领导干部民主作风,强化基层党员服务意识,在公社建立基层法庭方便农民上访告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布署,批示中共湖南省委转发长沙县的试点经验,推介天华大队的做法。
公共食堂解散之后,刘少奇还在天华大队提出了农民兴家立业“十个一”的指导思想,即:“一栋好房屋,开门亮窗粉壁墙;一套好用具,农具、炊具、副业工具样样俱全;一栏好猪,自养、自繁、自食,又有卖;一群好家畜,有鸡、有鸭、有狗、有猫;一园好蔬菜,大蒜、韭菜、香葱,品种多样化;一塘好鱼,鲢鱼、鲤鱼、鲭鱼、鳙鱼、草鱼水中游;一块好柴山,树大柴多,用柴自给;一天三餐好饭菜,饭甜菜香、讲究营养;一人有几套好衣服,床单、被帐换洗不愁;房前屋后一片好风景林,棕、竹、桃、李样样有,春温冬暧夏天凉。”刘少奇在天华提出的“十个一”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描绘的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蓝图。
刘少奇在1961年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利用调查研究成果,专门作了《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克服的办法》讲话,深刻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扭转国民经济困难局面的办法;毛泽东在会上专门向与会者介绍了少奇同志的湖南调查,并表示要向少奇同志学习。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学习和弘扬少奇同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作风,对于践行党的“为民务实清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有益处。
(作者系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