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年6月3日,本栏目以《一位不该被遗忘的英雄》为题刊发了苗山镇南文字村老革命张会业的故事。讲述了这位1938年参军的老革命,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唯一的儿子早亡,他死后却啥也没有留下。热心的村民忘不了他的功劳,提供线索采访,却找不到他一张正面照片。近日,张会业的家人找到了张会业的戎装照片,带给了记者。 当时采访时,记者走访了张会业的女儿以及两位兄弟家,仅仅发现了张会业的一本笔记本。在另一位村民家中,意外发现一张照片中有张会业,却仅仅是一张半侧面照,只能看到体形,看不清模样。
文章发表后,张会业的女儿张廷凤激动地说:“我以为俺父亲就这样算了,没想到还能得到关注。感谢新闻媒体。”
张会业的侄子张兆才到张店四大爷张伟业(87岁)家走亲戚时,发现家里还保存着一张张会业的一寸照片。家人专门到照相馆冲洗放大,我们得以看清这位老革命的全貌。从照片看,张会业相貌端正,仪表堂堂。
张伟业专门提供了一份张会业的生平简介:
张会业,生于1916年,中共党员。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屡立战功。
1938年2月参加常庄区区中队,任司务长。1940年1月区中队更名为莱芜县大队,1942年并入华东野战军,后称第26军,军长张仁初。
1948年9月24日,随华东野战军参加济南战役。1948年11月6日参加了淮海战役,在一次作战中,张会业曾经独自一人挡住了敌人一个连。
1949年5月12日参加上海战役,经过激战,痛击汤恩伯所部,张会业所在部队驻守上海江湾区。
1950年随部队从上海赴朝鲜参加志愿军,这是我国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军队,即26军。战士们作战勇猛,战绩卓著,参战将士伤亡过半。战斗中,部队7辆运输弹药车辆6辆被炸,只有张会业开的车躲过敌人轰炸,他曾英勇排除敌人的定时炸弹,获得部队嘉奖。
1951年10月归国休整并补充兵源,改称黄海部队,军部驻张店,黄海部队成立了干部速成班,张会业参加学习,时为团级干部。
1955年7月转业到烟台市栖霞县粮食局工作。1964年9月退休回到南文字村居住,投身村庄建设,为百姓谋福利。卒于1993年2月6日,享年78岁。
从这份简历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张会业曾在淮海战役中一个人挡住敌人一个连;在朝鲜战场上开弹药运输车躲过敌人轰炸。
张兆才说:“我大爷性格很正直。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有事都是先想着大家伙,我们家传下来的家风就是这样。我记得大爷当时有退休金,但是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他宁愿把钱借给邻居,却从不允许家人乱花一分钱。可惜的就是大爷挂满胸的奖章,大爷去世时,我在旁边挂上的,我说得留下作纪念,但是大娘要给大爷都带上……”
张会业回村后负责经营村里的油坊,从南文字村走出的徐呈贵曾在这期间接受他领导几个月时间。徐呈贵看到报道后特意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徐呈贵说:“想起与老人交往的事,我整夜难眠。”我们下面从他的记忆中,就更能看清老革命的面貌。
附:他是如何让村民分到油的?
作者:徐呈贵
我与张会业交往不到半年的时间,目睹了他为民谋福祉的过程。40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他作为副业领导,为村民生活所需做出的贡献。
我1990年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干了一年,1972年春安排到村副业干活。那时村里的副业就是一所油坊,还有一部12马力的拖拉机。那时负责副业的是退休干部张会业。上班头一天,张会业对我说:“你来了之后我们一共9个人,你先到油坊里干,然后再学开柴油机,这里的人除了开拖拉机的两人是年轻人,其他的都在40岁以上,我特意让村里找一个年轻有文化的,所以才招了你来。你要好好学,好好干。”
当时我很感动。对于张会业,我本来就很敬佩,在我十几岁时,就听父亲说过,张会业的父亲张恩铭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地主,是个开明人士,他拥护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思想,在抗战期间为八路军捐粮数万斤,他有7个儿子,4个投身革命,最早参加革命的老二张会业,结婚几天就参加了八路军,一去就是7年,家里连点音讯都没有。直到1945年春,抗战形势好转才回到家。那时父亲在村里当村长,接到上级送来的派单,征集10石军粮。张会业正好在家,他动员父亲捐了5石,负担了一半的任务。
那时张会业刚上任,对于油料加工还是外行,他首先问清了那时每百斤大豆出多少油,每百斤花生出多少油。然后到常庄村的油坊里了解那里的出油状况,发现了差距,又亲自参观了那里的实际制作,并且带回了加工的样品,当天下午开会时他说:“为什么人家的出油率高,咱们的出油率就低呢?”让在场的人看了人家的加工样品,就问道:“同样的机器咱能不能达到人家的标准?”在场的人说:“调整滚轴的间隙就行。”张会业随即让开动机器调试,经过几番调试,达到了人家的标准,加工出的豆片像纸一样薄。第二天,人员到齐后,就开始精加工,每个环节,张会业都看着干。等油全部流出后,让会计过磅,问出油情况,会计说:一垛比原来多出10斤多油。
张会业高兴得不得了,干活的人却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张会业细想,也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那时在副业干活,按照出勤天数计工分,反正干活累是10分工,闲也是10分工,多劳不多得,谁愿意去多下力呢?
活干完后,张会业召集开会,他首先表扬了干活的人员,然后讲,咱这样下力为的啥呢?我想大家家里都很困难,我现在吃国库粮,每月还有半斤油的供应,你们吃油靠什么呢?生产队里分的那点大豆,还要做渣豆腐,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舍不得拿来换油吧。柴米油盐,老百姓的生活一样也不能少,其他的事咱解决不了,油的事情咱能不能解决呢?我看能行。照咱这样加工,每天多出10斤油,一年下来就是3000多斤,到时每人分到二斤油不成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