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已闪现出其耀眼的光芒,如果各级政府下大力把这两种文化作为特色文化来挖掘和打造,让其在互动中发展,定会给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近年来,“原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已闪现出其耀眼的光芒。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化,各地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和红色文化已被作为特色文化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其价值的重视和开发利用。
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既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兴旺,也关系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局。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文化工作方向有了更加明晰的导航。关于原生态文化而言,《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就红色文化方面,《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次作出了新的部署,开启了扎实推进文化强国的历史新篇章。这充分说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是执政党的动力旗帜,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把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提高到如此高度,证明了这两种文化的交融并存,是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力量之一。
一、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形成
黔东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贵州省红色文化十分厚重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劳动和实践,创造了各自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这些文化历经了各种风雨的冲洗和年代的更迭,加上各种外部因素的渗透,这些都对民族文化带来很多影响,波及了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泊来文明”在威胁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生存,民族精神的更生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如许多流传了数十代人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在不断被世人抛弃,民族后人不懂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有的羞于讲自己的民族语言、不唱自家歌谣等等,使我们应该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保护作出反思,并且作出理性的选择。
黔东南的红色文化发展是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掀起而出现的,此后不断历经新民主主义和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文化在黔东南也随即传播开来。此后,中国工农红军多次经过或转战黔东南。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在各县开展革命活动,给这片古老而赢弱的土地不断增添新的奋斗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黔东南的十万大山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斗争,使红色文化在这片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现在,我国城乡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我们的党和民众更需要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因为改革需要这种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更离不开这种精神。然而就目前各县市的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而言,力度是不平衡的。从2011年进行的革命遗址普查的情况来看,黔东南州境内红色文化景点就多达343处,这些包括红军长征时期和剿匪年代的战斗遗址遗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旧居、行居、烈士陵园等。目前除了一些烈士陵园、会议会址、革命先驱者故居之类得到保护和利用于对党员干部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外,其他的革命遗址、遗迹仍尚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使一些有更大教育意义的景点迟迟设有得到开发和展示。这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旅游观光都造成了很大的缺憾。
二、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开发现状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挖掘和传承上也还不够纵深。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相比较,民族原生态文化始终在政府主导下,步子已先人一步,在旅游、教育、科研的效益和程度上已形成了一定规模。黔东南的红色文化除了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锦屏龙大道故居、龙云故居、杨至成故居、施秉黑冲战斗遗址、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一碗水和谷陇烈士陵园等一些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得到恢复和建设项目外,许多用先烈们的血和肉筑成的革命景点至今还没有开发和利用起来,使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互动性开发还明显不足。这些状况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缺乏前瞻性。一些部门、一些领导在提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时候,所有的思想只用在山水文化、民族文化上,多数眼光只有“吹康见米”的短期利益,没有想到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不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着“等研究”、“在排队”、“待落实”的问题,造成红色文化只停留在口头,没有真正形成开发和打造的行动。
笫二,红色文化工程在重视和实施上缺乏系统性。原生态文化近年来各地的运作虽然不平衡,但在学术研究或保护性挖掘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系统,缺乏整体性。从目前来看,红色文化资源还没有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重视利用,大多数研究者仅仅把红色资源单纯地作为历史文化停留在口头或书本上,没有充分发挥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来吸纳人气,使之从旅游开发和人文宣传上,实现资政、教化和育人的目的。同时,红色文化的研发机构还比较分散,未形成合力,难以发挥其整体效益。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支撑。无论是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还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文化,这些资源的启动和开发利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以红色文化为例,无论是资源的开发研究,还是遗址的保护和建设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从各地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来看,主要是单纯地等待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资金没有列入刚性预算,既制约了红色文化开发与利用的进程,也不利于对社会各界进行爱同主义教育,同时也不利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四,开发力度不够,缺乏时代性。原生态文化尽管在这些年的开发上已初见成效,但这仅仅是一些局部的地方,而且绝大多数是舞台艺术,没有将传统的文化充分展示和运作起来.更没有作深层次和还原性的恢复和展示,这对民族性非物质文化是一种肤浅性宣传,没有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原生态文化亦是这样,红色文化在开发上还远比原生态文化落后。众所周知,红色文化是革命斗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但是在研究开发红色资源时,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历史文化价值或只重视短期利益的开发动作,没有从发展先进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做好红色文化产业等方面下功夫,没有看到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时代价值。这样,在开发利用深度不够的情况下,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潜能就难以发挥出来。
第五,原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在开发利用上形式单一。目前,黔东南无论原生态文化或者是红色文化,其资源的开发基本上沿袭以静态式、陈列式、舞台式为主,形式单一,不能为所有的人群喜闻乐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宣传上,大多数为建立陈列馆室和舞台式的表演,没有延伸到以真正场景去让人参观和感悟那种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精神境界。
三、原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互动开发的设想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庋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如今,文化软实力在综合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黔东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并有效泊来文化的渗透,就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深度上努力开发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
首先,要加强领导,组建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这既是两种文化的内在涵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建立以民族研究、党史研究、军史研究和县市历史研究为实体的联合开发机构,为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原生态文化和当代红色文化作为地方社会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各地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产物,她不是历史的凝固,而是历史的继起。由它孕育形成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能品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和形势,充分挖掘两种文化的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内涵,在拓展开发与利用数据和真实场景的空间中去发挥两种文化资源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