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以科学的发展思路推进两种文化建设。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继承和保留。因为保守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守。一个地方的民族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要将原生态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两种文化开发中,要利用历史的、地方的、民间的文化要素,结合现代的、革命的、积极的展示方式,开发出适合现代旅游者需求的产品,让两种文化经营中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在积极推进中,要始终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站在保护的立场上开发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以保护为本,实现在现代科学观念和对历史负责的思想进行科学保护。
其三,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原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互动性开发。对物质形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克服盲目冒进的思想,对精神形态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则应该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绕的主导理念,反对从众媚俗的心态和经济唯是的作法,进行文化的合理开发。同时,要科学规划,形成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做好本地原生态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原生态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档案及数据库,所涉及的文物、民政、军事、文化、财政、旅游、广电、宣传等部门要成立协调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积极落实规划和政策,加强对原生态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管理与整合。在黔东南地区,凡有红色文化景点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有原生态文化的存在。因此我们在红色文化景点的附近可以开辟一些原生态文化项目,让旅游观光者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后,还可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和感受原生态文化的风土气息。这样就能促进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共享率。
第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开发格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的资金较大,尤其是在开发的初期,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的保护挖掘、产品的开发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黔东南作为贵州省的革命老区之一,又是全国闻名遐迩的原生态、返璞归真的民族文化大州,更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因此,在开发利用时必须贯彻中央和地方、集体和个人、内资和外资一齐上的方针,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社会参与共同开发的格局。通过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夯实开发利用原生态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基础。虽然两种文化在交融和开发互动上近些年来时已经有所推进和提高,但我们看到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在整体推进上还存在失衡的状况。如红色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十分滞后,一些该修建的陈列馆、纪念碑、步行道、瞻仰亭等,由于没有引起一些领导和部门的足够重视,一直无法修建起来。因此,迫切需要政府在打造原生态文化旅游中,要加大对红色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除了在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景点急需及时修建相关的设施外,还要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专项基金,并做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
第五,综合利用,发挥原生态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应。针对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要对红色文化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红色资源以专门线路形式连成一个共享的整体,使红色文化在宣传教育上形成“一里不同山,处处皆特色”的精品文化。此外,通过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它既可避免游客分流,还能把尚缺观光接待能力与条件的景点进行资源整合,在开发格局中形成旅游产品的多元组合,使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得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这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如湖南湘西的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打造模式就是如此,湘西两种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之所以成功,就是以民族地域文化打造为切入点,不断引渗红色资源,通过引入人胜的故事、音乐、歌舞、戏曲等多种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和硬件设施,将红色资源注入旅游活动中,不但使民族原生态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而且红色文化旅游也得到打造,这不仅能发挥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还能有效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实现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互补效应。
总之,原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无论是风俗文化、精神文化还是革命文化,其宣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去欣赏、感悟和受益,在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我们只有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美德,积极将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地整合、融入原生态文化的互动运作中,把两种文化摆放到现代人汲取精神食粮的高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