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李崎(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正文
红色书院 红色历程(组图)
作者:李崎
浏览次数:
2024-07-23 13:38:20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书院是我国古代各地著名的学术中心、教育中心及文化创新与思想传播的基地。在李崎同志寻访过的地方,碰到过不少传统书院。在这些传统书院,红色的历史也在这些地方留下了凿痕。不管是薪火相传还是湮没于草野的书院,都有一段段红色历史,都有一个个红土传奇,都有一部部红色故事……

    凤巘书院:诞生一支红军

    江西修水县,192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诞生之地。 取名“魁星楼”“文昌阁”的书舍中,富家子弟或寒门学子就读于此,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通过科举取士为朝廷所用 。1927年9月9日凌晨,月在凤凰山头,紫薇花露水未干,全体官兵颈系红领带,臂配红袖章,举行誓师大会。他们就要出发了,向着长沙,点燃革命的火种。战士们引吭高歌道:“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歌声里,秋收起义第一枪划破长空。第一团拥有兵力1500余人,设有3个营,团长由师参谋长钟文璋兼任。据了解,驻扎在香港的部队,就是从这里走过井冈山、走过延安、走过天安门,走向维多利亚港湾的。

    奎光书院:惊闻一声霹雳

    位于江西铜鼓县城东,为江西宜春市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据史载,奎光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时名为“奎光堂”,是铜鼓客家人聚众议事的场所。大革命时期,赣西北第一个中共支部的5名成员,就有4人是奎光书院的生员。中央苏区河西道委书记兼独立师政委陈葆元、中共铜鼓县首任县委书记陈逸群、铜鼓农民运动领袖李建康、北伐功臣赖益躬(北伐烈士)均出自奎光书院。1927 年秋天,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第一营营部就设于奎光书院;1928 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秋收起义部队从这里出发攻打长沙,失利后又回到铜鼓,毛泽东在铜鼓思考了三天三夜。他和红军将士们认真总结起义攻打城市的教训,也就在铜鼓,也就包括在这所书院,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走向全国胜利”的思想,毅然决然地带领部队奔赴井冈山。

    龙江书院:见证第一次会师

    龙江书院坐落于井冈山市龙市镇的五虎岭南麓、龙江河畔。清道光二十年(1840)春,由当时的永宁县知事杨晓倡导,联合湖南酃县、茶陵县的客家乡绅集资捐款修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11月,毛泽东在龙江书院创办第一期军官教导队,有150多人参加,包括谭震林、贺敏学等人,毛泽东任兼职教员,学员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龙江书院还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旧址。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暴动军队来到龙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潋江书院:寻求一条正道

    潋江书院,坐落在潋江之滨的文昌路西侧。据同治《兴国县志》载:潋江书院始创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城北瑶冈之麓。乾隆三年(1738),由兴国知县徐大坤迁建于今址。文昌宫是毛泽东旧居和办公旧址,至今仍保存有主席当年用过的旧物。为了革命事业,他一路南下来到兴国,兴国的革命领导人陈奇涵、胡灿、肖芳全等热情地迎接了他。他被安排住进了潋江书院的文昌宫,在这里领导着兴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在崇圣祠,他召开大会,传达着中央“六大”会议精神,组织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最后,欣然命笔,写下“模范兴国”四个大字。

    叠山书院:传唱一种精神

    在江西弋阳县东门,匾额“叠山书院”,是当年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来书院拜谒时亲笔题写。叠山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元朝皇庆二年(1313),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爱国志士、绝食殉国的民族英雄、教育家谢叠山。1916 年,方志敏考进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即叠山书院)读书,在这里他深受“叠山精神”影响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立志为“中国独立解放而斗争”。1917年,方志敏在书院望江楼发起的进步团体组织“九区青年社”,其宗旨是:“铲除人间不平,和恶势力斗!”

    东山书院:毛泽东曾经读书的地方

    湘乡市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迄今已届百年。这里,历史悠久,毛泽东、谭政、陈赓、毛泽覃等英才辈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书院初建时曰东山精舍,1900年改称东山书院,1905年建产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改办中学,名曰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直至全国解放。毛泽东、谭政、陈赓、肖三、易礼容学习过的教室、寝室、自修室,让人遥想起领袖、将军、诗人、学者砥砺学业,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景。书院也被列为了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山学校也因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了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东山书院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天岳书院:怒潮一起天下惊

    清康熙59年(1720),平江在县治南边天岳山兴建天岳书院。据了解,这个由清代名臣张岳玲、李元度捐资改建而成的学堂历代群贤辈出。光绪27年(1901),清廷下旨改书院办学堂,一直沿袭到今天的平江县一中。1928年初夏,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往平江“灭火”。一团团长、共产党人彭德怀秘密联系共产党员在军中成立士兵委员会;与湘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商议发动武装起义。天岳书院的山长室,成了彭德怀谋划起义的指挥部。获悉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他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发动暴动。7月22日11时30分,彭德怀在天岳书院带头将红带子挂在脖子上,拔出手枪,宣布起义。勇士们兵分四路,迅猛向预定目标进击。起义军只用一个半小时,就解除了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活捉了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救出了监狱里上千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24日,在平江这块热土上,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诞生了,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

    岳麓书院: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迨及晚清(公元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深刻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近代湖湘的第四个知识群体是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等早期共产主义者,他们以自己的思想与实践为人民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们也同样深受岳麓书院的文化教育的影响。这个知识群体的精神导师就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杨昌济,青年毛泽东曾寓居岳麓书院多次,深受“实事求是”校训影响,蔡和森、邓中夏还是书院改制后的高等师范的学生,李达后来担任了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大学首任校长。

    恭城书院:红军在此召开转兵会议

    恭城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通道侗族自治县北部的县溪镇。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它始建于宋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最大而且保存完整的书院。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民国十年,通道一位名叫翁信浮的县长在书院前厅立柱上刻下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小学毕业的一定要升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下联为“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设法升学”。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七位高层召开政治局会议,商议行军方向。既定方针是进军湘北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当时北上线路已被蒋军层层把守,几无通途。毛泽东力主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后被大多数与会者采纳。于是有了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有了“通道转兵”。

    龙标书院:红军两次去过的地方

    龙标书院位于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城东北隅,为纪念被贬到龙丁二烯为尉的唐代诗人王昌龄(因贬到龙标为尉,时人称之“王龙标”),故将书院取名“龙标书院”。隆里古城龙标书院(原名龙标学宫)位于隆里古城千户所衙门右侧,民国初期改建为小学,是贵州一座历史悠久最古老的著名书院。隆里在锦屏县有杉乡林海之称的县西南边缘,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城区面积约48174平方米,现有居民760户, 3280人。古城周围存留的文物古迹,给后人留下遥远的遐想及考古依据,如古城墙、书院、古街、古井、古桥、古墓、古碑等,其中以龙标书院、状元桥、状元墓、状元祠最为著名。状元桥是为纪念唐朝诗人王昌龄贬谪隆里而建,是隆里独特优美的水口人文景观。相传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贬谪于此,创立书院伶教授学,以变风俗。现存建筑为清朝雍正年间里人张应诏以鸿胪寺少卿离职回乡后重修。该书院旧时为黎平府的八大书院之首,为封建时代培养了大批人才。《开泰县志》记载:“位于隆里所中观音堂的龙标书院,创建自唐王昌龄公”。书院屡毁屡建,据地方志和有关族谱记载,仅明清时期隆里就涌现出进士文人2人,文举人16人,武举人2人,明经8人,贡生52人,监生、庠生、生员100多人,其中,入仕为官七品以上的21人。民国34年秋冬,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隆里古城。第一次是民国23年(1934) 9月20日,萧克、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由靖州、新厂、平茶一带分南北两路进入贵州黎平县。第二次是1934年12月中旬,红一方面军来到湘黔交界的通道县境,在通道召开临时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左右纵队向黎平前进,右路纵队由一九军团组成。这两次红军经过隆里乡时,一路上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散传单、写标语、搭台演戏,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撒下革命星星之火。红军在隆里所、王家榜、龙里司写下了许多反映军民团结一心打倒土豪翻身人民当家作主的标语。红军在隆里古城宿营期间,当地的老百姓主动挨户凑集柴草粮食供应部队,红军并在龙标书院门口搭台与当地民间艺人联合演戏宣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让穷人翻身当主人的政策,据隆里古城年过八旬仍然健壮的王培义老人回忆,当年红军过隆里古城时自己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当时红军在龙标书院门口搭台唱戏三天与古城汉戏班子联谊演出。

    莲花书院:贵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书院

    在台江县城内一小阜上,有迄今贵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书院。因其大门左侧建有莲花池,故名莲花书院。据民国《贵州通志·学校志》记载:“书院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同知周庆芝创建,规模宏敞,并建两厢十二楹,集诸生读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同知胡瀛涛改设县立高等小学堂。”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台拱同知周庆芝见各乡士人求学者甚多,遂倡修莲花书院,延师讲学。每月赠送诸生课文,实行“艺优”者供给其求学的费用,广罗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辈,于是出现了“文风丕振,迥异俦昔”的景况。据考证,书院当时办高、初两等,所学课目除四书、五经外,还讲授历史、自然等课。台江莲花书院紧邻文昌宫。莲花书院位于台江县台拱镇建设街中段北侧,修建于“咸同苗民起义”失败后的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十四年(1908年)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1941年设为县参议会办公房。1950年后作政府、党校用房。1997—2002年维修。坐东向西,由院门、两厢、正堂组成四合院。台江文昌宫和莲花书院是清朝政府开发苗疆教化苗民的史迹,具有重大的政治与文化意义。两个相邻的古建筑群布局严谨,雕饰精美,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与艺术价值。1934年红军长征两次转战台江,走遍了台江大片地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迹。12月26日,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来到偏寨,一起在此驻扎,毛泽东在此度过了他41岁生日。部队在台拱停留3天,红军在县衙门前召开群众大会,向苗族群众宣讲革命道理,现场惩办和处罚了几名劣绅、土豪、官吏,废除苛捐杂税,开仓救济,将收缴的粮食、衣物等分给穷苦百姓,为百姓申冤除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的好、红军的好。台江老百姓奔走相告,影响震及全县。苗族人民以歌抒发心声、赞颂红军:“红军红军,苗家救星;红军来了,我们翻身!”

    长征书院:全国第一家以“长征”命名的书院

    长征书院,为最早创办于2004年的“长征书屋”,由一个人重走长征路者、红色文化传播者、红色收藏爱好者李崎创建,是全国第一个以“长征”命名的红色书院。2006年3月,著名女红军、谢觉哉夫人王定国题写新馆名:“南光长征藏书馆”,并为李崎同志题词:“一个人重走长征路”。2011年7月,搬迁到幸福镇永寿村更名为“幸福红院”。2015年12月,搬迁到永寿村杨家大院,更名为“长征书院”。2024年6月,搬迁到聚源镇大合社区聚兴大道延伸段原大合村村委会旧址。目前,该书院已建成各级党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进行党史教育、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崭新阵地。

    长征书院新址是一个独立的大院,2009年10月中央特殊党费援建项目。这里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紧邻未来的都江堰大学城,毗邻七一聚源中学、八一聚源高中、都江堰市职业中学、四川育英医养科技技工学校、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壮哉,黄埔——纪念黄埔军校创建100周年(组图)
·下一篇:无
·李崎:红色书院 红色历程(组图)
·壮哉,黄埔——纪念黄埔军校创建100周年(组图)
·李崎:壮哉,黄埔——纪念黄埔军校创建100周年(组图)
·铭记伟人功绩 砥砺奋勇前行——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红色经典诵读会上的
·李崎:四川旅游学院成功举办“人民就是江山”红色主题情景音乐会(组图)
·李筱亭,成都和平解放的幕后功臣(组图)
·新中国以来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几次热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李崎:新中国以来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几次热潮——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探秘“龙云献图”旧址面店坡(组图)
·李崎:探秘“龙云献图”旧址面店坡(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雨山
郑斯维: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雨
特稿: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雨山
她是毛主席的亲生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富贵之
李增: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修水红迹铸信仰
未来农业的走向将呈现多元化和综合性(图)
存款不如存健康!强身健体人九康
中红网:全力抓好就业培训 立志造福山区百姓
“炼狱模式”中的攻坚克难——毛主席为什么
胡澄:牢牢把握改革的价值核心——社会主义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