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中红网:全力抓好就业培训 立志造福山区百姓——记县政协七届委员、县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建平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2024-07-24 10:55:5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王建平,1976年出生于平顺县东寺头乡秦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000年元月自己筹资创办了平顺县王码电脑学校。王建平建校以来,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与“学高科技知识,育新世纪人才”的办学理念,逐步发展壮大,取得可喜的业绩,成为全县城乡干部群众学电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首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对技术人才的需求,2009年6月,经长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学校重名为“平顺县职业培训学校”并挂牌。该校现有教职工28名,多媒体电脑80余台,在常年开设有电脑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中专班、网络班、维修班的同时,还承担了山西省农业厅安排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承担了山西省扶贫办安排的贫困地区“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还承担了市县劳动部门安排的创业培训、返乡农民工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工作,为全县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计算机实用型人才以及向社会各行业培养和输送各类职业技能人才近万名。学校先后被山西省教育厅批准为计算机中专(等)学历教育资格和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定点单位,被山西省农业厅批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被山西省扶贫办批准为贫困地区“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被市县劳动部门确定为创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山西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长治市人民政府授予“长治市先进民间组织”。

    立志:走出大山 心向大海

    王建平出生的平顺县东寺头乡秦光村地处大山深处,是全县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村落之一。父母亲望子成龙勒紧腰带,不惜省吃俭用供他读书,日思夜盼他将来有出息,有一天,能走出这穷山沟,成家立业,光宗耀祖。

    1993年,王建平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穷,和其它孩子一样,便在家务农。他的老家——秦光村,与现在的河南省林州市相邻,能够接收到林州电视台的信号,王建平从小就对写作有着特殊的爱好,他每次看过林州电视台的“热点透视”、“红旗渠畔”节目后,都把心中所想、所感多次向电视台反馈,并提出一些建议。因而在1994年冬天,王建平被邀请到林州市电视台参加了由林州市委宣传部、林州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热心观众”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他与原林州市委书记毛万春亲切握手,并进行交谈,毛书记的一举一动,慈祥的面容,和蔼的言谈,使他产生了让毛书记帮忙到林州工作的想法。参加座谈会回来后,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建平竟斗胆,给林州市市委书记毛万春写信,表明自己想在林州工作,求他帮忙,这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毛书记却给他回了信,并帮忙联系工作。谁能想到一个外乡来的小伙子能运气这么好,连市委书记都乐意帮他的忙,何愁在林州没有出人头地?

    1994年3月,王建平在毛万春书记的帮忙下被父亲送出山外,前往林州市电视台上临时工。电视台社会接触面广,眼界开阔,信息量大,为生性好强,勤奋好学,决心干一番事业的王建平创造了条件,他暗下决心,刻苦学习业务知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很快便掌握了各种业务技能,熟练操作,独挡一面,得到了领导的格外器重。但他心里明白现行的用人制度,老干“临时工”不会有多大出息,决心寻找时机,另谋高就。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建平看到林州电视台播放的“林州王码电脑公司招生广告”。这使他耳热心跳,决心去学电脑。他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远在家乡的父母,立即遭到了反对,父亲说:“在电视台干的好好的,去学什么电脑,不要东山看着西山高,吃了馒头想火烧”。他知道做通父母的工作很难,原因是不仅父母亲从来没有见过电脑,而且自己对电脑的认识与作用,也几乎是一片空白,怎么去说服他们?但他深信计算机是高新技术,其应用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广阔,将会占领科技发展的至高点。做不通父母的工作,他想起了一句老话“儿大不由爹”。坚信自己走的是一条正道,决心自己给自己作主,学出个样子给父母亲看。

    从此,王建平很快便迷上了电脑,终日一有空不是看书,就是上机操练,常常学到深夜,不知疲倦。经过培训学习,成绩优异,被林州市王码电脑公司录用,很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并通过自学考试,在河南财经学院获得了大专文凭。这让出身贫寒的王建平,格外珍惜,工作分外勤奋,多次受到公司领导的热情称赞。同事们夸他“前程无量”,而王建平心里却又想着另外一个问题:贫穷落后的故乡,穷劳苦熬的父老乡亲们何时能脱贫?像林州人一样过上富裕的生活。

    奋斗:创业艰辛 道路坎坷

    王建平深知家乡的贫穷之根,在于教育的落后。落后的教育导致人才匮乏。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条件,别的地方能干成,老家却干不成。思来想去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差。王建平清醒地意识到家乡要脱贫,乡亲要致富,必须从教育抓起,提高人的素质。否则,再好的发展思路,再好的致富项目,再好的高新技术,对于知识贫穷的父老乡亲也是对牛弹琴。

    1998年8月的一天,王建平因公到平顺县城出差。当看到街上打字复印部仅有两家,而且很原始低档,促使他进一步深入了解全县计算机人才需求及应用情况。经走访了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他发现全县计算机人才十分匮乏,亟需培训计算机人才。而电脑培训在平顺还是一项空白,这使他产生了决心返回故乡开办电脑培训班的想法。

    创业之路充满坎坷艰辛。王建平向父母亲告知他返回平顺开办电脑培训班后,又一次遭到强烈反对。用他们的话说:“刚刚安稳下来,好不容易找了份好工作,却又不干了,真不知咋想的。”但作父母亲深知自己的儿子脾性犟似牛,便没有强阻拦。

    为开办电脑培训班,王建平把自己仅有的2000元积蓄拿了出来,东借西筹了2万元,用于购买电脑、课桌等教学设备与租赁教室。经过紧张筹备,培训班勉强开课,但出乎意料的是仅有三名学员。封闭落后的贫困山区不知电脑为何物,学了有何用,学电脑积极性不高,致使培训班门庭冷落。亲朋好友看到培训班冷冷清清劝他就此住手,父亲黑虎着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你不听,三个学生能成什么气候,看你怎样收场”。

    夜里,王建平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细细算了一笔帐,三个学员每人每月收费260元,还有讨价还价的压到240元,就都按260元算,一个月才能收入780元,房租、教师工资、伙食费、水电费等各项费用每月共需支出2055元。帐,不管怎算都赔钱。这种状况持续了六七个月,两个合作伙伴看到赔的不能干,便相约散伙。

    本来电脑培训班就不景气,偏偏这时又有人跟着凑热闹,在县城又开了两家电脑培训班,结果没有支撑多长时间,便关门收摊。这使王建平深深意识到开电脑班确实不易,其难度超出想象。这时,又有好心人劝他:别干了,越干赔的越多,一月赔1200多元,一年就得赔14400元。一番话使他心里更加沉重,苦苦思考只有两个选择,是干,还是放弃?放弃实在不甘心,更重要的是今后拿什么偿还欠下的外债。三、四万元,对当时的王建平来说,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砸锅卖铁也还不上。二是怎么干,照以前的干法肯定不行。用他的话说,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

    王建平决心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首先跑县教委申请创办电脑学校手续,很快批了下来,接着又到县农行贷款5万元,买回10台新电脑,使电脑总数达到20台,学校初具规模。

    为尽快扭转招不上生尴尬局面,王建平在宣传工作上动了一番脑筋。一是在宣传前,先跑用人单位,统计用人数字,根据用人单位需求确定培训内容,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二是结合向社会向学员郑重承诺的同时确保就业,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在县电视台发布招生广告,举办电脑知识讲座,深入城乡广播宣传,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使招生工作有了明显好转,由最初的3名学员,一下增加到近50名学员,暑假时可达100名学员。从此,学校峰回路转,扭转了危局,迅速发展壮大。

    追求:办出特色 打亮品牌

    王建平明白,学校在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学高科技知识,育新世纪人才”办学理念前提下,办学思路要不断创新,要紧跟形势服务“三农”,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条件。王建平通过平顺县电视台做广告、《今日平顺》、散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应用领域、用途范围进行广泛宣传,还利用县城集会在街上现场演示,让人们逐步对学电脑、用电脑入眼、入耳、入心,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引了大批城乡干部群众参加电脑培训学习。许多人通过学习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一有空就上网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了解农产品价格行情,了解市场变化。电脑让山里人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生活有了滋味,干工作有了劲头,脱贫致富有了盼头。

    为切实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意识,王建平多次与团县委、县工会联合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出动宣传车深入到全县十二个乡镇及所属行政村宣传计算机知识,为广大团员青年免费提供计算机知识培训,为电脑用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还免费发放了1000套计算机基础教材和500张VCD光盘,使一部分农民提高了科技致富意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创业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奉献:情系故里 爱洒沃土

    平顺县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全县16.5万人口,百分之70是农村人口,分居在1000多个山庄窝铺,农民生活十分贫困。多年来,王建平坚持把服务“三农”视为已任,经常深入农村宣传电脑知识,科技知识向农民灌输“学一技在手、走出大山闯天下”的思想,帮助农民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尤其是从 2005年元月份学校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和2007年3月学校被山西省扶贫办确定为山西省贫困地区“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以后,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农民进行计算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平顺县荣幸地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及省报、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该校农民工培训工作及时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信度。王建平在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仅组织农民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学习政策法律、维权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学习寻找工作技巧。在培训形式上,本着一切方便农民、注重实效的原则,一是把农民召集到学校集中培训,分别开设了短期班、中期班和长期班,农民可以根据需求学到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图像设计等不同层次的知识,还招收了55名一年期学员进行较高层次的培养;二是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版面、发放资料等形式扩大培训的影响;三是下乡流动培训,利用农闲季节和晚上休息时间,把“培训班”办到农村,办到农家,深受农民的欢迎。

    为了使培训后农民尽快转移出去,王建平校长亲自出去考察,多方联系就业单位,在与太原、长治、河南林州等地签定用人协议后,2005年4月份又与山东省青岛市劳动部门建立了长期用工合作关系,并在长治市设立了劳务输出办事处,不仅平顺县的劳动力有了输出地,还辐射全市13个县及周边市区,仅向青岛一个地区年输送量已达到2000多人,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市场。

    截止目前,该校已培训农民工3000余人,转移2200余人,结业率百分之100,转移率百分之70以上,先后有600多名农民工被安排到青岛市的海尔、海信、澳柯玛及日本、韩国等大型外资企业工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建华:给辅导员谱曲 为学雷锋助力(组图)
·下一篇:存款不如存健康!强身健体人九康
·王建平上将瞻仰周恩来纪念馆(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稿: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雨山
郑斯维: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雨
特稿: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雨山
她是毛主席的亲生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富贵之
李增:江西师大学子三下乡:修水红迹铸信仰
未来农业的走向将呈现多元化和综合性(图)
存款不如存健康!强身健体人九康
中红网:全力抓好就业培训 立志造福山区百姓
“炼狱模式”中的攻坚克难——毛主席为什么
胡澄:牢牢把握改革的价值核心——社会主义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