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亲生母亲文七妹,出生于1867年的湖南湘乡县大坪村。据悉,文家虽世代务农为生,但是却又兼任教书,在当时乃是富贵之家、书香门第。文七妹的祖父文作霖在去世后,被后人安葬在韶山冲一带。
此地距离文家有二十多公里,而且其间还相隔着一座云盘大山。文家人每年前去拜祭、扫墓时,无论刮风下雨都要翻山越岭,非常的不方便。为此,文家就将文七妹嫁到韶山,以此方便前去扫墓祭拜时有个歇脚之地。
文七妹十三岁那年,由家中长辈做主,被许配给韶山冲的毛顺生为妻,于十八岁时成亲完婚。文七妹和丈夫毛顺生一共育有五子二女,长子和次子早年夭折,毛泽东为第三子,之后还收养了一个女儿为毛泽建。
文七妹相貌端庄聪慧,宽额圆脸、性格善良温顺,经常接济有难之人,十里八乡无人不夸。
她在毛家侍奉公婆、抚育子女,同时还要操持繁重的家务,以及帮助丈夫打理家中生意,管理着一家老小的全部开销、吃穿用度。
在孩子们的教育方面,她从来不会急躁、发火,常常是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将所有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
毛泽东年少时在韶山读私塾,学校离家较远,只得早出晚归,中午则是带饭去吃。然而有一段时间,他每次放学回家总是喊饿,一上桌吃得非常多。
文七妹是何等的明白、聪慧,她知晓儿子此举必定有原因,于是将他悄悄喊到身边,心平气和地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
毛泽东一向不隐瞒母亲,于是将其中实情说了出来:“我们班上有个家庭很穷孩子,每天中午都没有饭吃。我不忍心他挨饿,就把饭菜分给他一大半。我吃不饱,所以一到下午就肚子饿了。”
听到这里,文七妹慈爱地抚摸着儿子的头,称赞地说道:“孩子,你做得很对,但是不该瞒着妈妈,你应该早就对我讲清楚。以后妈妈给你装两个人的饭菜,你们都能吃饱!”
此后,毛泽东的书包里就有了两份饭。这就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文七妹,她在毛主席的教育和人生中,其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而且这样的事情经常在毛家发生,而正是在母亲的影响、教育下,毛泽东从小就怜悯、帮助穷人,以致于长大后注定一生为国、为人民而奋斗付出。
毛泽东亦是十分敬爱母亲文氏,在师范大学毕业后,他还将母亲接到长沙小住,陪同她一起上街游玩,给她买很多美食、有趣小物件等等。
1919年的初春之时,文七妹患上重病,毛泽东立即又将她接到长沙看病。在此期间,他和母亲住在同学蔡和森的家中,母子两人过了一段天伦之乐的相聚时光。在精心治疗照顾下,文七妹的病情得以好转,后来还与儿子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一同去照相馆合影留念。
这是她第一次留影照相,却也是最后一次。从长沙回去后,于这一年的10月5日时,年仅53岁的文七妹就去世了。那时候毛泽东在长沙忙于“驱张运动”,等他日夜兼程地赶回去时,母亲文氏已经入棺。
其弟弟毛泽民告诉她,母亲文氏临死前一直大喊两个人的名字——泽东、泽覃。听到这里,心如刀绞的毛泽东失声痛哭。
为母亲守灵的时候,他跪在棺椁前泪如雨下,看着眼前昏暗的油灯,慢慢回忆着关于母亲的昔日往事。他的心中满是悔恨沉痛,后悔自己未曾在母亲身边尽孝,更后悔没有见到她最后一面。至此,他怀着沉重、痛苦的心情,为母亲写下一篇饱含不舍、情真意切的《祭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