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拉木介绍说,迭部是著名的红色革命圣地,这里,曾留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战斗足迹;迭部这块红色的热土,既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以其特有的长征精神、红色文化、不断地创造建设发展新的业绩。特别是近年来,迭部县委、县政府趁西部大开发之势,借红色旅游东风,扬革命传统之魂,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的落成,真实记录了长征红军与迭部人民的鱼水深情。无论是文物、图片,还是文字、声像都是迭部人民永远珍藏的记忆,都是迭部人民牢记历史的见证,集中展示了迭部红色文化的无穷魅力。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才让拉木解说道,腊子口左右两侧高耸的山脊和密密匝匝的丛林,显示出天险强劲的骨骼,而绕口子而过的湍急水流更增添了它的险难,这便是岷、迭古道和川甘藏区通往内地的惟一关隘——腊子口。
随后,考察队员们在新馆内观看了采用幻影成像技术拍摄的《腊子口战役》实况影片。1935年9月14日,在旺藏一个叫茨日那的村庄,毛泽东下达了“以三天行程拿下腊子口”的命令。从茨日那到腊子口有几条崎岖的羊肠小道,不论走哪一条,不是过“悬空栈道”,便是穿原始森林,都异常艰辛。
在到腊子口的途中,红军先头部队击溃了敌人两个营,并俘获了20名敌人,但一部分守敌仍想凭借天险进行死守。敌人在长30米、宽8米的口子内一座木桥边修筑了碉堡。据当地老乡回忆说,打完仗之后,他们到腊子口去看,往日繁茂的树叶树枝全被打断打光了,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
在腊子口长30米,宽8米的木桥旁,敌人布下重兵,修筑高大坚固的碉堡,层层把守,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跟敌人正面交火后,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败退下来,形势极为不利。面对这种敌强我弱,易守难攻的局面,红军放弃强攻,只能智取,以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打开天险腊子口。
一次又一次,红军的七八次攻击都未能成功,情况十分严峻。9月17日,一名贵州入伍,外号“云贵川”的苗族战士,毛遂自荐,悄悄沿着右边的悬崖峭壁,用带铁钩的一根长竿,钩住岩缝,灵活的猴子一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放下绳索,使崖下迂回而至的部队,顺着这条长长的绳索,一个个攀了上去。最后,信号弹响起来,红军战士里应外合,前后夹击。
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腊子口被智勇双全的红军攻克,成为长征途中出奇制胜,以弱胜强的战例,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
这个新馆展出的内容包括红军遗留在迭部、甘南的各类革命文物和电文史料,藏族群众帮助红军架栈道、开仓放粮、救助流落伤病红军的相关资料,红军途经甘南路线图,俄界会议和腊子口战役等相关资料、图片及油画艺术品等。
朱胜利馆长告诉我说:“与旧馆相比,新馆不但面积大大增加了,陈展的内容也丰富了。”
在新馆,我发现该馆客观地还原了当年把守卓尼的土司杨积庆,经过红军宣传发生思想转变,秘密撤走山间隘口的武装,为红军架桥修路,打开本地粮仓,接济和支持红军的历史真相。
我也坚信,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新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通过改进、创新和提高,他们一定会进一步发挥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