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是我们此次重走川甘陕长征路的最后一站。当然,汉中也是西部有名的三国文化名城。7月6日吃过早饭后,我没有带考察队员们去城内及勉县的三国文化遗址,而是直接过汉江,到了位于南郑县山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考察。
地处陕南的汉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川陕苏区通往川北、川东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红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二十九军在汉中都有过活动, 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汉中生活和战斗过。
新建的汉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汉中市西南25公里处的的红寺湖风景区,是汉中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区。这里山水交融、植被丰茂、珍禽栖息、乡情浓郁的自然风光使红寺湖犹如一个天然的盆景镶嵌在南郑西南的绿水青山之中,观山,山峦叠嶂,望水,平静如镜,红寺湖风景区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欣赏自然,享受美景。置身景区观光、度假、休养,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这个纪念馆气势恢宏,由主体建筑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陈馆、爱国主义教育广场、停车场及水、电、路、绿化等配套服务设施组成。纪念馆采用大地艺术的表现手法,将纪念主题建筑与红寺湖秀美的自然风光巧妙结合。新馆与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的老馆相比,真可谓“大手笔”,是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项目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在陕西唯一的纪念馆和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新馆序厅,“陕南红了半边天”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展馆内用大量的图片、实物、故事、碑刻、歌谣,展出了红军在陕南的红色历程。
1932年10月,张国焘、徐向前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突破敌人围剿,转战千里,来到了城固县小河口镇,汉中人民奔走相迎,积极投身革命。随后,部队南渡汉水,挥师入川。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宣告正式建立。到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四川和陕西共建立了23个县和1个特别市的苏维埃政权,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
同时,南郑地下党组织积极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地土地革命斗争,建立了红江县和北县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组织,境内留下了中共陕南特委旧址,陕南军委旧址(陈小平故居),碑坝石刻标语群,坝溪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以及陕南战役的奇袭猫儿洞,巧夺蟒蛇滩等战斗遗址,涌现了陈小平,陈浅伦等一批革命英烈。南郑县人民为川陕革命根据的创建,巩固和革命斗争做出了伟大贡献。
陕南苏区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继发展壮大,逐步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创建了宁羌、南褒、华阳、马儿岩四大革命根据地,开辟了汉中经南郑碑坝、喜神等地通往川陕苏区的红色交通线。1935年2月,第四方面军陆续撤离川陕苏区进行长征,巴山游击队临危受命,继续留守,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5年,直到取得陕南全境的解放。
纪念馆内陈列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的著名战役、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红25军、红29军、红二方面军、359旅、巴山游击队等在汉中的战斗情况;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汉中籍人物、事件、遗物;20世纪20年代至汉中解放在汉中境内的各地方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事件情况介绍,重要人物生平事迹。
纪念馆内展出的红色交通线创建及活动情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3年3月,西安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王右民、宋绮云向武志平传达中央“特科”的指示:通过可靠的关系建议杨虎城不要和红军正面冲突,并设法开辟川陕苏区的秘密交通线。
这一年春,在汉中三十八军司令部,武志平与军长孙蔚如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充分讨论,孙蔚如令武志平去川北红四方面军总部进行联系。为了完成好任务,武志平利用职务之便,将一套川陕甘军用地图,以及密码、口令等,打包封蜡,准备送给红军。
1933年5月13日,武志平化装成红十字会的人员由南郑出发,长途跋涉,来到大通江北岸的苦草坝。他将带来的东西面交给红四方面军负责人傅钟。这些东西包括国民党军用十万分之一的川陕甘地区地图、军用密电码、作战联络信号等等。这对刚刚进入川北的红军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