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沙,是四川古蔺县的一个偏僻小镇,历史并不很悠久。解放初,这里叫白沙区,后改为双沙区,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建双沙镇。结束对叙永县鸡鸣三省石箱子会议会址的考察,我在当地史志专家刘景涛、黄永红等的陪同下,抵达风景如画的双沙镇继续开展红色考察。
“小罗平”
在古蔺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样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串起三个葫芦形的平坝,四周群山环绕,中间良田万顷,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便是地处四川南部,赤水河北岸,川南出川入蜀第一镇、川南黔北交界处一座美丽的边贸集镇双沙镇。
双沙山奇、水美,花香。春天,万亩油菜花竟相开放,再现云南“罗平风光”美景,素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川南‘小罗平’”之美称。真是:“陶醉不知归何处,双沙又见桃花源。”
这是一个苗族、汉族杂居的地方,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古蔺县城46公里。然而,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之地,如今早已成为川南地区有名的花乡。2010年春起,双沙镇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成千上万都市人、工薪族前来赏花踏青。
时值初冬季节,双沙镇白天细雨绵绵,晚间显得有些寒意。漫步在双沙街头,只见屋子里围桌打麻将的男男女女还烤起了电炉。夜深人静,双沙街头街灯明亮,十字街口和车站桥头,仍有烧烤等夜宵谈点在营业。红灯闪烁的卡拉OK厅、音乐茶座,不是可以传来悠扬的歌声。
夜晚的双沙镇,虽然还算不上“小泸州”,但也称得上“小罗平”。随着纳黔高速的通车,双沙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今天的双沙,每天早晨六点起就有开往泸州、古蔺和贵州大方、毕节等地的长途班车。纳黔高速通车后,这里到泸州的距离,已经从以往的五个小时缩短到两个半小时。
鱼塘湾
双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重地,1935年2月毛泽东、朱德曾在双沙镇崔家祠堂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并发表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拟定了二渡赤水作战计划。
在叙永县档案史志局专家刘景涛、黄永红的陪同下,我考察了鱼塘湾崔家祠堂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如今,这里已成为双沙镇治保巡逻队办公的地方。因为正好是周末,祠堂大门紧锁,我们一行无法进入。好在这个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祠堂有镇上工作人员在此办公镇守,祠堂大部分建筑至今仍保护完好。
不远处,一个“U”形的百年民宅立即引入眼帘,屋前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醒目地刻着几个大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双沙毛泽东同志住址”。这是一处百年以上的老建筑,全部为穿斗木结构的瓦房,目前仍住着两户人家。
据考证,1935年2月15日至17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及其他中央红军领导人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率领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在白沙公社(今改为双沙)鱼塘湾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住进了鱼塘湾崔家祠堂。
鱼塘湾是当地的一个老地名,猜想当年这个地方一定大片养鱼,或者一定有一个偌大的鱼塘。现在,这里的稻田仅剩几块,昔日的鱼塘湾早已变成“楼房湾”。从毛主席住所地到崔家祠堂,过去都是良田,而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高高的政府办公楼、计生服务站和居民住在楼。
“红军桥”
距鱼塘湾大约800米的下坝子,有一座清光绪年间修建的石桥。傍晚时分,我在摩的师傅的向导下,找到了这座被当地百姓誉为“红军桥”的拱背石桥。桥下碧波荡漾,两岸垂柳拂堤。师傅说:“很遗憾,你来的不是时候。要是你阳春三月来,你就会置身在双沙万亩油菜花海间!”
1935年2月15日至17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白沙场休整了三天。遵义会议以来,红军处处被动挨打的局面彻底扭转,一渡赤水河进入了古蔺,来到了双沙,毛泽东带着警卫员兴步来到了这座石桥伫立桥头,时而仰望长空,时而凝视水面,构思着下一步作战计划。
解放后,为纪念红军长征路过白沙,这座古人留下的小石桥被称为“红军桥”。据考证,这就是毛主席长征在四川走过的第一座古桥。
古蔺县白沙场(今双沙镇)境内,也是长征时期毛主席夫人贺子珍生小孩的地方。在四川省古蔺县的双沙镇一带,至今流传张二婆收养过红军小女孩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古蔺县党史工作者认真地调查了这一传说,认定确有此事。近几年,许多党史工作者在进一步深入调查中认为,张二婆收养的小女孩,正是贺子珍所生。
|